實用文檔>《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時間:2025-04-22 17:05:15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通用11篇)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1

  一、 教學目標:

  1.學習散文寓情于景和對比的手法。

  2.學會抓住關鍵句品讀文本的閱讀方法。

  3.領悟“美”的內涵,感受托爾斯泰樸素中蘊含絢爛、平淡中蘊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二、教學重難點:

  1.學會抓住關鍵句品讀文本的閱讀方法。

  2.領悟托爾斯泰人格境界之樸素中的絢爛和平淡中的醇厚。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方法;問題設置法+品讀法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跟著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腳步,去俄國探訪一處世間最美的墳墓。

  二) 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1、這處墳墓埋葬的是哪一位偉大的人物?大家知道他哪些情況?

  2、世間最美的墳墓,這“美”字,有一個同義詞,那就是——

  漂亮和美有何不同?

  (外在的;視覺感知;B、可以是內在的,需用心體會)

  3、美需用心體會,那么請大家調動自己的思維和想象,融入情境。有感情散讀課文,用心去體會托爾斯泰墓的美。

  4、學生描述:托爾斯泰的墓地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找出課文中的語句。

  5、當你面對著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長方形土丘,你會產生一種“最美”的感覺嗎?

  (引發學生的討論)

  三)精讀課文,賞析:

  1、提問:像托爾斯泰這樣偉大的人物,完全有資格享受世界上最豪華的葬禮,長眠于最華麗的陵墓中,可他為什么會默無聲息地埋身于這片土地?

  A、托爾斯泰的愿望B、兒時往事和關于幸福的奇妙許諾

  2、為什么大家都覺得托爾斯泰要追求的是這種幸福?(安寧的幸福)

  教師補充:聯系他的生平。

  從墳墓那樸素的外觀上,我們看見了托爾斯泰那——樸素的靈魂

  3、現在大家覺得這個墓是不是比你們初次感受時美一點了?看出其中的豐富的內涵。文中將托爾斯泰墓與那些墓作了對比?作者對這些墳墓有何評價?

  拿破侖的墓穴、歌德的靈寢、莎士比亞的石棺。

  托爾斯泰墓更美,“最美”。

  4、齊讀課文第二節。體會一下長眠于這片樹林中的托爾斯泰感受到的幸福吧。

  說說幸福體現在哪些地方?(環境美)

  5、文章是怎樣描寫環境的?這段優美的景物描寫最打動你們的是那些詞語?為什么?

  6、能體現參觀者崇敬之情的有哪些句子?(態度、情緒、舉止)

  后人為何對托爾斯泰有如此之高的敬意?(崇敬他人格的偉大)

  聯系作者的生平,成就。

  六、總結全文:

  七、作業布置:

  1、系統了解一下托爾斯泰的生平和思想,寫一篇人物評傳。

  2、有計劃地選讀托爾斯泰的作品。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2

  教學要求: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時間:

  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作者及人物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始終沒有跨出資產階級意識范疇。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

  托爾斯泰(1828~1910),不僅是俄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作為俄國和西歐現實主義優秀傳統的繼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藝術作品,把現實主義推向了輝煌的高峰,從而極大豐富了俄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寶庫。

  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列寧對作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托爾斯泰的創作是"全人類藝術發展中向前跨進的一步"。魯迅對作者的評價:托爾斯泰是"19世紀俄國的巨人"。

  二、出示問題:

  1、我們想像中的托爾斯泰墓應該是怎樣的?

  2、托爾斯泰墓實際是怎樣的?

  3、作者為什么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4、概述本文的寫作特點。

  三、賞析課文:

  四、作品賞析:

  第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全文

  1、速讀全文,說出本文主要內容

  記游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讀第一段,它主要寫什么?寫作順序如何?怎樣劃分層次?

  寫托爾斯泰墓給人的總印象

  寫托爾斯泰墓的地點,環境,形狀等

  寫樹的由來,引出托爾斯泰的愿望

  層次:三層(1)托爾斯泰墓宏偉感人。

  (2)托爾斯泰墓普通平凡

  (3)托爾斯泰墓的修建是作家本人愿望

  第二步:理清段落間關系

  1、兩段間的銜接

  有過渡句(他當即表示愿意將來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額樹木之下。后事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銜接自然緊密

  2、兩段內容上的關聯

  讀第一段會產生如下疑問:

  第一、第二兩層的內容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它們是怎樣統一的?

  可以從第二段去尋找答案

  第三步:抓住關鍵詞、句,賞析文章(以第二段為例)

  1句:承接上文

  2句:世間最美,印象最深,最感人,(點題)

  3句: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排比)(樸素)

  4句:不留名姓(類比)

  5句: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他接近人民)

  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人民崇敬他)

  (破壞寧靜:參觀墓地)

  6句:樸素(托爾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7句:描寫景物(襯托墓地寧靜、樸素)

  8句:樸素,最偉大人物(作者直接贊揚)

  9句: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紀念

  10句、樸素、打動人心(再次肯定了上句)

  第三步:重點分析托爾斯泰墓的描寫:

  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順著一條羊腸小路信步走去,穿過林間空地和灌木叢,便到了墳墓前。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的名字也沒有。

  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樸素: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

  總結評述:

  板書:

  最美的墳墓

  樸遠離塵囂樸

  素外沒有裝飾內素

  美沒有墓碑美

  第二教時

  一、進一步研讀課文:

  1、作者為什么要敘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自由回答)

  --敘述托爾斯泰的兒時的故事,揭示托爾斯泰內心對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墓的樸素之中有了一種不平凡的內涵。

  2、 "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么?

  --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的士兵一樣在世間流失。

  把托爾斯泰與流浪漢、無名士兵進行對比,在對比中人們感情的波瀾被激發了起來。

  3、"夏天,風兒……和暖的陽光……;冬天,白雪……"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沒有奢華的裝飾,描寫自然景物更顯示墳墓的樸素。

  景物描寫還渲染出墓地寧靜肅穆的氣氛,讓人感到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時,景物的變化表明時間在行進中,讓感受到一個偉大的靈魂的永恒不變。"

  4、作者用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意在襯托出托墓逼真的樸素中所蘊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蓋世,墳墓卻平凡普通,在這個似乎不相稱的統一體中,人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5、作者說托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具體描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

  --"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在在聲說話。"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著紀念。"

  6、如何理解"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

  --"無論你在夏天或冬天經過這兒,你都想象不到,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

  托爾斯泰的墳墓極普通、極樸素--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小土丘,無人守護,無人管理,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名字也沒有。但它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其所以美,正是因為樸素的'墳墓里面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

  7、說說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游覽托爾斯夫墓抒發了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

  8、作者為什么說"特殊的日子"?

  --托翁誕生一百周年(1828-1928)。

  二、分析寫作特點:

  1、結合感受進行描寫。

  2、巧妙運用襯托手法。A、分析下列結合感受進行描寫的文句:

  ⑴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更宏偉、更感人的了。⑵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的墳墓。⑶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似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⑷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襯托手法的運用:正襯: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反襯: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侖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情感。

  三、拓展遷移:

  我們常常聽到樸素美、自然美、心靈美、社會美等這樣一些關于"美"的詞語。結合課文請談談你對"美"的看法。

  四、作業:

  《導學與同步訓練》基礎知識1 4 5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3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運用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從題材、技巧、思想內容三個方面入手,指導學生帶著情感閱讀文本,揣摩語句,概括提煉文章主旨。

  2.學習課文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主題、情感的藝術技巧。

  3.學習課文通過寫景狀物體現主旨的方法,體會“一切景語皆情語”。

  4.引導學生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感悟生命真諦,培養學生崇高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1.了解、掌握、運用鑒賞散文的基本方法,理解托爾斯泰墓“美在何處”,“為何最美”。

  2.體會文章如何運用清麗簡潔的語言描繪景物的“樸素美”,感受“樸素美”的震撼力,結合實際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教學難點

  1.本文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死觀,學生首先會對文章的取材及內容有疑惑;另外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必須了解兩位文學家的精神內涵,這對學生又是一難點。

  2.引導學生挖掘“樸素美”的內涵,把握文本的主觀性和學生的個人體驗的結合點,避免產生距離感。

  教學課時 3課時

  教學方法 閱讀法、誦讀法、問導法、點撥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學生課前借助名著類書籍或上網查資料,以PPT的形式完成《尋找托爾斯泰》、《尋找茨威格》這一主題作業,準備介紹給全班同學。

  2.課前閱讀或者欣賞影視:托爾斯泰的《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閱讀茨威格的《回望昨日的憂傷》等作品。

  二、課堂導入(結合學生的介紹對托爾斯泰加以總結)

  以《追夢人·神秘園》為背景音樂配以說明文字如下:

  列夫·托爾斯泰

  一個震撼世界文壇的響亮名字;

  一位出身貴族卻心系平民的杰出作家、文學巨匠;

  他被譽為“19世紀俄國的巨人”、“最清醒的現實主義者”和“天才藝術家 ”;

  他是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進步人類的驕傲,他被公認為全世界的文學泰斗;

  他是一位文學巨匠,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

  《戰爭與和平》是他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

  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不懈追求,登上了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

  那么,擁有著如此輝煌成就的偉人最終會將自己的靈魂安息于何處?

  讓我們懷抱最真摯的感情和作者一起瞻仰托爾斯泰靈魂的安息之地吧!(出示課題)

  三、課文學習

  (一)介紹閱讀法:

  通過反復的誦讀來疏通音義、理解內容、體味感情。朱熹說:“文須多誦數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現’,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四級閱讀法:

  音義讀——文意讀——情境讀——美感讀

  (二)分級閱讀。

  一級閱讀(音義讀)

  1.詞語積累

  塵囂chénxiāo 蔭庇yīnbì 禁錮jìngù

  颯颯sàsà 穹隆qiónglóng 墓冢mùzhǒng

  2.多音字

  空 空kng地

  挖空kōng

  3.形似字

  當 即jí

  既jì 然

  二級閱讀(文意讀)

  1.速讀課文找出客觀描寫托爾斯泰墳墓的句子,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在文本中圈畫出關鍵句、關鍵詞)

  (1)描寫托爾斯泰墓的句子。

  明確:

  ①“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②“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庇。”

  ③“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④“風兒俯臨,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2)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墳墓特征——樸素

  只有:長方形土丘、幾株大樹、開滿鮮花、不關閉的木柵欄

  沒有:守護者、管理者、十字架、墓碑、墓志銘、姓名

  2.跳讀課文畫出作者對托翁墓直接評價的句子,討論作者為什么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1)作者對托翁墓直接評價的句子

  明確:

  ①“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②“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③“人們重新感到,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能打動人心的了。”

  ④“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的人物當中的一個。”

  ⑤“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

  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2)概括茨威格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也用文中的一個詞)

  總體評價——最美

  (3)探究:聯系兩次閱讀的結論,我們可以在“樸素”與“最美”之間替茨威格畫上等號,那么你是否認同呢?請從以下的一些世界著名的陵墓與托爾斯泰墓的對比中去思考,談談你自己的看法。

  請同學簡單介紹托爾斯泰和茨威格的背景資料——知人論世,深入挖掘偉人的.人格力量。

  明確:

  墳墓的風格與主人的人格完美的結合——“返樸歸真”之美

  作者的思想與托翁的思想驚人的一致——“心靈相通”之美

  開放的圣地與游人們的呵護配合默契——“世人認可”之美

  盡管這是一個極普通,極樸素的墓地,但它和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也可以說,正是墓地驚人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感動了作者。作者又將自己被劇烈震撼的情感通過樸素的語言傳達出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平淡樸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思考都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級閱讀(情境讀)

  1.要求學生以導游者的身份,根據課文的描寫,向前來瞻仰的游客介紹托爾斯泰墓。

  2.采用的藝術手法:對比(詳講)、排比(略講)、白描(略講)

  排比:“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突出托爾斯泰墓的樸素)

  白描:(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對景物的描繪抒寫個人情感。

  例如:“夏天,風兒俯臨,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A: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活潑的景物可增添一點生氣和溫暖的色彩,使讀者不僅感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B:墓地周圍的自然與其他墓地的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出墳墓的樸素。C: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

  3.探究:作者是如何讓我們身臨其境去感受到墳墓之美的?

  明確:

  對比的運用:

  (1)無名墓冢 ——偉大聲名

  (2)托爾斯泰墓的樸素--其他偉人墓的奢華

  (3)瞻仰者的心情 --觀賞者閑情

  (4)尊嚴圣地 --孤寂冷清

  (5)永為后人敬畏朝拜--無人守護、無人管理

  4.想一想:與幾位偉人的墳墓的比較能表明什么?

  明確:托爾斯泰墓與拿破倫墓穴和莎士比亞石棺的奢華美相比:“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反襯出托爾斯泰墓的樸素和“宏偉”,使讀者產生更具體深刻的印象。

  5.品味語言:文字清麗簡潔,行文樸素自然,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卻蘊含作者深摯動人、油然而生的熱烈感情。

  四級閱讀(美感讀)

  1.拓展閱讀,體會感受。

  (1)世間最美的墳墓——逼人的樸素。

  對有的人來說,墓地就是他的一種生命體態,一副心靈表情。托翁墓便和其作品一樣,為世間添設了最壯闊最優美的人文景觀。這位一生都夢想作農民的人,終于有了一間樸實得可被稱作“農舍”的茅舍,他睡在自己親手種下的陰涼里,那陰涼將隨著時間的飄移而愈發盛大……

  墓地——如果非要為生命留下遺址的話,那它應該是富有美感的,應充分體現“生命”特征(而非“死亡”特征),應注重地理節約、以不破壞自然的和諧與完整性為前提。如此,墓地將不失為人類生態中的一抹重要風景。

  應以對生命的尊重態度對待它,應最大限度地賦予它以愛意和活性。一塊好的墓地,看上去應像“家”一樣,是適于生命居住的地方:干凈、樸素、安謐、祥和、自由,陽光、水分、草木、風雨、呼吸皆充足,符合生命本身的審美設計和要求。因為,它是一個靈魂永遠棲息和長眠的田園,是生者為自己保存一段情感一場懷念的地方,是人間離上帝和天堂最近的所在。因此它最神性、最人道、最純凈……

  世上有些墓地,雖巍峨巨碩,如宮殿般豪華,卻由于缺乏自然感和生命性,并不感人。比如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中國的秦始皇陵、明孝陵……凸起的都太夸張、太生硬,有意突出“業績”反將生命格式化,強調權力至尊反使人格符號化,扎眼的體形,空蕩蕩捆著一團死氣和歷史瘴霧,太具表面的公共色彩和彰顯意味,太具物質的膨脹力……總之,有一種疏遠人世的工具味,讓人覺得那只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廟宇或殿堂,高高在上,流布奢華糜爛之感,雖威風凜凜,反遠離了人間體息和泥土的溫情,一點兒不像生命棲息的地兒。

  (2)《有的人》節選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2.總結

  盡管這是一個極普通、極樸素的墓地,但它和偉人高尚的心靈聯結在一起,也可以說,正是墓地驚人的樸素與墓主人的偉大形成鮮明的對比,更感動了作者。作者又將自己被劇烈震撼的情感通過樸素的語言傳達出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間最美的墳墓》平淡樸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情感的表達與理性的思考都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作者深切的歌頌托爾斯泰不重名聲、追求樸素自然的高貴品格。在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歌頌中,也體現了作者的價值判斷——最樸素最動人。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領會《世間最美的墳墓》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對托爾斯泰人格美的贊美。

  二、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樸素美”,感受“樸素美”的震撼力量

  三、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蘊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二、簡介作者和托爾斯泰1、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奧地利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戲劇和翻譯作品。自幼喜好文學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義,相信通過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人的精神面貌。他從唯美主義到人道主義到反法西斯主義,始終沒有跨出資產階級意識范疇。最終攜妻在巴西自殺。2、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紀后半期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漫長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托爾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貴族,但他一生始終不渝地真誠地尋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莊園進行改革,但是都沒成功。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戰爭與和平》是他前期創作總結。《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創作的第二個里程碑。《復活》是他長期思想探索的藝術總結,是他對俄國地主資產階級社會批判最全面、最深刻、最有力的一部長篇小說。

  三、整體感知課文

  1、聽示范朗讀錄音。

  2、請同學們在客觀描寫墳墓的句子下面畫橫線。

  四、概括課文要點

  1、文中哪些句子對托爾斯泰墓進行了描寫

  明確:(1)“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2)“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

  (3)“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4)“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2、體現了托爾斯泰墓怎樣的特點呢?

  明確 :自然、普通、樸素、、寧靜

  (板書) 樸素 遠離塵囂 沒有裝飾 沒有墓碑

  3、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2)“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3)“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4、這種樸素對到他安息地來的人又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影響?

  明確:“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來的人中間沒有一個有勇氣,哪怕僅僅從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作紀念。” 這種對內心的強烈震撼引發的是一種崇高的敬意。

  (板書) 感人

  扣人心弦

  樸 打動人心 敬

  素 劇烈震撼 意

  最美

  五、綜合課文,探究分析

  作者為什么將這位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的作家的墳墓稱為“世間最美的墳墓”?(分幾個小問題進行探討)

  其所以美,正是因為樸素的墳墓里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這墳墓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建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托爾斯泰人格的印痕。或者說它直接呈現了托爾斯泰的一種人格——平民化的樸素。聲名蓋世的.托爾斯泰苦嗜樸素,樸素是他人格的呈現和象征。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英名似乎不相稱,但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所以說這座墳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

  1、托爾斯泰為什么選擇這樣的墓地?

  明確:我感受到晚年的托爾斯泰在追求一種恬靜、自然的幸福。

  他兒時聽到關于幸福的古老傳說,就和哥哥在莊園里親手種樹,多么天真無邪,多么富有童趣。而飽經憂患、歷經磨難的托爾斯泰晚年回想起這些往事,突然覺得“自然、寧靜、遠離世俗”才是幸福的,于是他愿意將自己埋骨于此處。要理解這段話其實并不很難,只要我們善于抓住其中的一些語言信息,比如:“遠離塵囂”“飽經憂患”等,再結合我們對托爾斯泰生平的了解。

  2、我們再來看一看夏天、冬天墓地的景物描寫,說出這兩幅畫面的意境嗎?

  明確:寧靜、輕柔、和諧、靜穆、溫煦。

  3、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出來的?

  ?明確:“風兒”“俯臨”“和暖”“嬉戲”“溫柔”。

  4、這些詞語多么溫情,讓人感到這位偉人安睡在這樣的環境中是一種幸福,享受到了一種寧靜、自然、和諧的幸福。哪位女生給大家讀讀這段文字?用自己有聲的語言來表現這種意境,傳達其中的感情。

  明確:這種自然寧靜、遠離世俗、不為名聲所累的境界,正是托爾斯泰畢生的追求,同時也印證了他生前的選擇。

  5、“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由此,作者想到了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墓冢,并進行了比較,你怎樣看待這種比較?(幻燈片顯示名人墓冢)

  明確:三位偉人的墓是一種莊嚴的美、華麗的美。這種“美”與他們“偉人”的名聲是和諧統一的。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偉人死后,人們會用自己認為是最好的方式來紀念他們。

  而托爾斯泰墳墓的樸素美與他淡泊名利、追求平民化的生活也是和諧統一的。因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讓人體會到這幽暗的小土丘的“宏偉”,才能讓人感到托爾斯泰的與眾不同。作者認為它是“世間最美的”。

  六、課外延伸

  請同學們簡單談談, 學習完本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例:許多人的一生把大半時間和精力花在設計、精修、雕琢自己的墓碑上,但他們不知道:活著用在墓碑上的精力越多,死后他的墓碑損壞得越早,如果你生前沒有為人類作出多大貢獻,那么死后你的墓碑再宏偉、再壯觀,也只是廢石一塊,最堅固的墓碑是立在后人心中的,即使它是砂石一堆,也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感人的碑石。

  七、總結

  墓地的遠離塵囂、沒有裝飾、沒有墓碑的樸素美,透視了托爾斯泰內在的人格美。

  附:板書設計

  世間最美的墳墓

  ——記1928年的一次俄國旅行 茨威格

  托氏墓總印象 宏偉、感人

  情 墳墓介紹 遠離塵囂,長方形土堆,孤零零 感人至深

  世間最美的墳墓 逼人的樸素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5

  【教學目標】

  1、朗讀全文,領悟作者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2、精思揣摩,欣賞作者于語言表達上的精致細膩與優美。

  3、比較、探究作者在藝術技巧上的準確運用以及良好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反復誦讀,領悟作者蘊含于其間的深情,感受偉大的樸素情懷。

  難點:通過比較、探究等方式精研作者在語言運用上的精巧細致。

  【媒體準備】

  用電腦編輯制作相應的課件(用WORD或POWERPOINT編輯)、配套的課文朗誦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要求】

  1、反復誦讀文章,整體把握文意,體會作者蘊含在其中的深情。

  2、為生字詞注音釋義。

  3、查找相關資料,了解作者茨威格的生平簡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參考方案〗角度:從本課寫作對象特點的角度來設計導語。

  語言的魅力不在于多,而在其精當與簡約。有時,最美的語言就是無言。

  陜西武則天墳墓的乾陵前豎著一塊碑。

  幾乎所有的帝王無不在生前身后極盡美化粉飾之能事。宏偉的帝陵,奢華的裝飾,無盡的寶藏,溢美的贊辭,在盡享人間的美好之后,他們還想把榮耀帶進另一個世界,同時也把虛偽與粉飾留給了人間。

  作為一代英主的武則天自然也不忘給自己豎一塊碑,巨大的碑。

  《世間最美的墳墓》基礎訓練

  1.作者將托翁墓與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進行比較,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試指出下面分析恰當的一項

  [    ]

  A.可以顯示出這三人與托爾斯泰思想品格的差異,從而表現出托爾斯泰的真正偉大。

  B.從墳墓的迥然不同的風格,可以反襯出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

  C.后三者也都聞名世界,只有讓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

  D.前文雖提到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偉人墓不同,但較籠統,以這三人的墓為例,讀者才能得到具體而深刻的印象。

  2.結合全文,說說文中“特殊的日子”指的是什么?選出準確的一項

  [    ]

  A.指作者到俄國旅行的日子

  B.指托爾斯泰誕辰100周年的日子

  C.指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日子

  D.指托爾斯泰去逝的日子

  3.下面各句的括號內所標出的修辭格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排比)

  B.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比喻)

  C.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擬人)

  D.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擬人)

  參考答案

  1.A  2.B  3.B

  《世間最美的墳墓》同步練習

  世間最美的墳墓·點將過關

  ①后事就這樣辦了,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②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③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④這個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⑤誰都可以踏進他最后的安息地,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保護列夫·托爾斯泰得以安息的沒有任何別的東西,唯有人們的敬意,而通常,人們總是懷著好奇,去破壞偉人墓地的寧靜。⑥這里,逼人的樸素禁錮住任何一種觀賞的閑情,并且不容許大聲說話。

  1.上文第③句連用了四個“沒有”,分析其用意正確的一項是

  [    ]

  A.具體地描寫了托爾斯泰墓地的樸素之美。

  B.說明了托爾斯泰墓的簡陋和寒傖。

  C.表明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名人墓的不同。

  D.真實而具體地寫出了托爾斯泰淡泊功名利欲的思想。

  2.上文第⑤句的含意是

  [    ]

  A.說明托爾斯泰墓是一個教育后人的好地方。

  B.表明每一個想拜謁托爾斯泰墓的人都可以隨意出入墓地。

  C.表明每一個對托爾斯泰充滿敬意的人都可以拜謁他的墳墓。

  D.說明許多懷著好奇心去托爾斯泰墓的人破壞了偉大墓地肅穆、寧靜的氣氛。

  3.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4.本段文字主要運用的表達方式有

  [    ]

  A.記敘                     B.描寫

  C.議論                     D.抒情

  參考答案

  1.A

  2.C

  3.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4.BC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6

  教學目的

  一、了解中外散文雖在背景、句法、行文等方面都顯著不同,但都具有抒寫真實情感,表現對生活獨特感受的特點。領會《世間最美的墳墓》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的對托爾斯泰偉大人生選擇的贊美,領會《冬天之美》對鄉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繪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二、加深學生對樸素美、自然美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繼續訓練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概括這兩篇文章的內容要點。

  教學設想

  這是兩篇外國散文,既應注意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又應將其作為一股散文進行分析概括。

  《世間最美的墳墓》從文中使用的對比手法入手(包括文章結尾部分與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墳墓的具體比較和前文敘述中沒有句式的連續使用含有的對比)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獨有特點,進而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如此樸素的墳墓卻是俄國最宏偉、最感人的。分析托爾斯泰的選擇及作者獨到的認識中體現的價值觀及審美觀。

  《冬天之美》在閱讀中注意欣賞作品委婉親切、如話家常的風格具有的感染力。通過對大都市和鄉村冬天的對比及作者鮮明態度的概括,領會作者厭惡虛榮名利,向往樸實、安祥、寧靜生活的理想。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種方案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作家,以其獨特的人物傳記和中短篇小說在歐美享有極高的聲譽。1928年,茨威格的俄國之行參觀了許多宏偉感人的景觀,但他認為最宏偉、最感人的是托爾斯泰墓。

  二、指導自讀《世間最美的墳墓》。

  ①字詞:

  遠離塵囂:遠離人世間的紛擾喧囂。

  蔭庇: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于人們休息。舊時比喻尊長照顧晚輩或祖宗保佑子孫。

  ②自讀課文,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A.文中哪一個詞能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答:樸素。

  B.與其他偉人的墓相比托爾斯泰墓缺少哪些東西

  答:沒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銘、名字

  只有:小小長方形土丘、鮮花

  沒有:好奇(破壞寧靜)

  只有:敬意

  C.篩選并概括作者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

  答:托爾斯泰墓是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中最宏偉、最感人的,它逼人的樸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D.仔細閱讀第一節,解釋作者為什么詳細交代托爾斯泰墓地選擇的原委。又為什么將托爾斯泰最終的決定稱為更美好的啟示?

  答:全段先總述,再介紹墳墓,從樹的來歷入手,引出托爾斯泰的愿望,這樣就把這座樸素的墳墓與托爾斯泰的追求、品格直接聯系起來了。更美好的啟示則暗示了這座墳墓對后人的影響,帶給后人的劇烈震撼及深深思考。

  ③小結: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通過與其他偉人墓的對比,通過對參觀者崇敬之情的具體描繪,寫出托爾斯泰墓逼人的樸素,歌頌了托爾斯泰不重聲名、追求樸素自然的高貴品格。在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歌頌中,也體現了作者的價值判斷最樸素的最動人。

  三、作業: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①朗讀:風兒和暖的陽光冬天,白雪這一段景物描寫,并思考這段景物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樣的作用?

  (提示:①在朗讀中,注意體味作者語言的特點,體會景物描寫中滲透的感情色彩。②結合文章主題考慮。③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托爾斯泰墓周圍的自然景物與其他墓地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了墳墓的樸素。優美的自然景物也給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增添了溫暖、優美的色彩,使讀者不僅感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

  ②作者在第二節中已經清晰地寫出了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為什么還要用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墓來進行比較?

  (提示:前文雖提到托爾斯墓與其他偉人墓不同,但較籠統,與這三人做具體的比較,才能給讀者具體而深刻的印象。而且只有用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更能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茨威格以滿懷激情的語言描繪了最樸素而又最宏偉的托爾斯泰墓,也表達了自己對美的看法。喬治·桑在《冬天之美》中同樣詳盡描繪了鄉村冬天的美景,是否也傳達了作者的想法,表現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喬治·桑是法國文學史上優秀的女作家之一,她創作的`時代正是19世紀中期法國社會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矛盾激化,局面錯綜復雜的時期。而喬治·桑則帶有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她的作品表達了作家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向往,她譴責社會的壓迫與剝削,頌揚社會平等與正義。她的作品還具有一種特有的細膩抒情的詩意。

  三、指導自讀《冬天之美》。

  ①字詞:

  奢侈(shēchǐ):花費大量錢財追求過分享受。

  天倫之樂:骨肉團聚的歡樂。天倫:指父母、兄弟等天然的親屬關系。

  領略:了解事物的情況,進而認識它的意義,或者辨別它的滋味。

  滯留:停留不動。

  悖謬(bèimiǜ)山:荒謬,不合道理。

  盎然(dngrán):(生氣)洋溢的樣子。

  休憩(xiūqì):休息

  ②自讀課文,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描述鄉村冬天的美好。先鋪墊,寫大都市的臭氣熏天,永無干燥,令人惡心;再寫鄉村空氣清新,地面干爽,令人向往。表達了作者對鄉村冬天的熱愛之情。

  第二部分(第2段)生動描繪了大自然冬天的美麗圖畫,著重描繪了自然界萬物的生機盎然。

  ③閱讀第一段找出幾組對比,并體會對比的作用

  A.鄉村的冬天與城市的冬天

  B.作者的鮮明態度:熱愛、惡心

  C.城市工人無可奈何與富翁們的自愿

  D.作者向往的生活(火爐邊的天倫之樂)與富翁們的追求(舞會、穿著、奢侈揮霍)

  結論:我們的富翁們所過的人為的、悖謬的生活,違背大自然安排,結果毫無生氣。(體現了人與自然關系,引出主題。)

  ④朗讀第二段,并指出具體描繪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

  具體描繪了陽光、麥田、苔蘚、常春藤、報春花、紫羅蘭、孟加拉玫瑰、百靈鳥、白雪樹梢的冰凌等。

  在這一段開頭作者由人們對冬天的想象毫無生機,引起對大自然冬天的描寫,形成對比,收到強烈效果。

  作者描寫這些景物,主要從三方面入筆。一是從聲音(美麗的鳥兒的喧鬧)、顏色(麥田的碧綠,常春藤涂上的鮮紅和金色)、光(陽光的燦爛)諸方面的展示冬天的明快色彩。二是從事物的動態和靜態及動靜結合上,不僅展示形態美,也顯出盎然生機,激發人們的向往之情。三是從人物行動和心理狀態來反映外物,以微妙的感受傳情達意。

  ⑤據上述分析概括作者觀點,分析其中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文中他們在一年當中最不適于舉行舞會的季節大自然在冬天邀請我們天倫之樂我們的富翁所過的違背大自然的安排,結果毫無生氣等句子,概括作者觀點,領略作者對鄉村冬季景物的極力贊美,目的在于抒發對大自然的親近、熱愛之情,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應有的和諧統一的關系。作者將鄉村冬天描寫得生機盎然、優美如畫,表達了作者厭惡虛榮和名利,向往樸實、安祥、寧靜生活的理想。

  四、比較《世間最美的墳墓》與《冬天之美》兩篇散文的語言特色。

  兩篇散文都是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對景物的描繪抒寫個人情感。兩篇散文語言都體現了強烈的感情色彩,對景物的描繪中也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世間最美的墳墓》語言深摯動人,感情激烈濃厚。《冬天之美》則是娓娓而談,如敘家常,親切動人又極富詩意。《世間最美的墳墓》更多使用直接抒情的句子,表達自己印象、感受。《冬天之美》則把作者的理想、追求隱藏在對鄉村冬天景物的描繪之中,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追求。

  五、小結:

  這是兩篇優美的散文,特別宜于誦讀,同學們應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章語言之美,體會作者感情之真。更應該深入理解作者所贊美的樸素的品格自然、寧靜、樸實的生活。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7

  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

  1、了解托爾斯泰及文章作者茨威格的成就及著作。

  2、感受文章“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語言

  (二)能力目標

  1、提高學生根據文章核心內容提出問題,并利用問題探究、分析課文的能力。

  2、示范并練習:利用與文章協調的音樂來控制語速和情緒的朗讀技巧。

  (針對中專幼教專業)

  (三)情感目標

  1、引導學生多形式地接觸名家名著,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追求。

  2、理解并領會文章所描繪的“樸素美”以及托爾斯泰的人格美

  教學重點、難點:

  啟發引導學生探求托爾斯泰的墳墓美在何處,真正理解并領會文章所描繪的“樸素美”以及托爾斯泰的人格美。

  教學方法:

  情境法、誦讀法、啟發引導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詢問學生對“墳墓”的感受。

  教師歸納:恐怖、陰冷、哀傷……,總之很難和“美”產生聯系。雖與墳墓有關,但我們要展開的卻是一段尋“美”的.歷程,希望大家用心感受,你們會有一份美的收獲。(多媒體出示課題)

  2、根據課題提出問題(板書)

  誰的墳墓?

  什么樣的墳墓?

  為什么是最美的墳墓?

  (要求學生將對問題的思考貫穿于接下來的學習中,借此引導學生學會根據文章核心內容分析理解課文)

  二、課文講析

  (一)誰的墳墓?

  播放課件,了解托爾斯泰的成就及著作,感受其顯赫的聲名。

  (二)什么樣的墳墓?

  1、看圖片

  并對比世界著名陵寢圖片談感受

  2、讀課文

  (1)關于作者:斯蒂芬·茨威格(課件)

  (2)(配樂朗讀))教師朗讀課文第一段做示范,學生朗讀第二段,注意感受朗讀語速與音樂節奏的配合,體會文章的內在情韻。(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與文章協調的音樂來控制語速和情緒的技巧)

  3、體會詞句

  (1)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到描寫托爾斯泰墳墓的句子,體會并歸納托爾斯泰墳墓的特點:樸素逼人

  (2)思考:樸素=最美?(用問題引導學生作進一步探求,不是簡單回答問題)

  (三)為什么是最美的墳墓?

  1、人們懷著怎樣的心情來到托爾斯泰的墳墓?

  敬仰,這種情緒甚至感染了周圍景物(情景交融)

  2、這種發自心底的敬仰來自什么?

  對比其它聲名顯赫的偉人墓地(課件顯示)

  3、出示直接評價托爾斯泰墓的句子:

  理解作者的“宏偉感人、打動人心、劇烈震撼”都指向了墓主人的人格美

  4、對前面的思路進行歸納(板書)

  震撼

  無名墓冢 偉大聲名

  樸素逼人 對比 反差 無比敬意

  托爾斯泰墓的樸素 其他偉人墓的奢華

  人格美

  三、拓展與小結

  (播放課件)跟隨著名主持人王利芬老師再次造訪“世間最美的墳墓”,在情境中感悟托爾斯泰人格的高尚之美。

  四、布置下節課活動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8

  【教學目的】

  一、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二、體會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繼續訓練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

  四、培養學生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章所描繪的“樸素美”,感受“樸素美”的震撼力,并領悟“樸素美”的內涵,感悟托爾斯泰的人格美

  【教學設想】

  一、利用多媒體,感知托爾斯泰墓的樸素美

  二、插入文學常識,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三、啟發學生思維,通過對優美散文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講授、討論、誦讀、多媒體演示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播放音樂《神秘園》

  一、導入新課

  人總歸有入土的一天西方的神父在葬禮上常會說這樣一段話:塵歸塵,土歸土把軀體還給大地,把眼淚還給大海確實如此,當疲憊的身體回歸大地,她的靈魂也在永恒的沉默中找到了最后的安寧而墳墓,則成了他們的曾生活于這個世界的唯一紀念一代文豪列夫&8226;托爾斯泰又是怎樣詮釋他生命的最后驛站的呢?今天我們要跟隨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腳步,去俄國探訪一處世間最美的墳墓(出示課題作者)

  二、鑒賞課文

  1.這處墳墓埋葬的是哪一位偉大的人物?

  明確:列夫.托爾斯泰(幻燈顯示)托斯泰生平

  托斯泰生平(一):列寧稱他為“偉大的藝術家”,從事創作60多年,創造出了許多杰出的作品“由于這些作品提出的社會問題之重大以及藝術成就之高,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學中占了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8226;卡列尼娜》、《復活》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仍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作品的思想力量仍撼著我們的心靈

  2.下面我們一邊聽示范朗讀錄音,一邊看書,請學生思考:為什么茨威格認為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將描寫墳墓的句子畫上線

  3.請同學來給大家讀一讀寫托爾斯泰墓的句子? (出示圖片托爾斯泰墓)

  參考:

  (1)“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2)“這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土堆而已,無人守護,無人管理,只有幾株大樹蔭蔽” (極為普通,入土為安,不勞頓他人)

  (3)“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淡泊名聲)

  (4)“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5)”“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包容著當代最偉大人物當中的一個“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這一節

  4.托爾斯泰墓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什么?(試用文中的詞語回答) !

  參考:樸素(自然、簡樸、不求名聲寧靜)

  5.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呢?

  參考:

  (1)“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列夫&8226;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2)“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3)“人們重新感到,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最后留下的、紀念碑式的樸素更打動人心的了”

  (4)“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7.如此普通的墳墓,在作者的心目中它是世間“最美的”,顯然是和其他的墓相對比而言的,文中將托爾斯泰墓和哪些墳墓做了對比?

  參考:拿破侖的墓穴,歌德的靈寢,莎士比亞的石棺(出示三幅圖片)

  8.以上三位偉人的墓美不美?這是一種什么美?

  參考:是一種豪華的美、華麗的美這種“美”與他們“偉人”的名聲是和諧統一的這是符合常人心理的,偉人死后,人們會用自己認為是最好的方式來紀念他們

  9.你認為托爾斯泰墓美不美?這又是哪一種美呢? (學生思考,討論)

  參考:我們感受到了“美”,樸素美這里景色優美,環境寧靜,很美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間颯颯響著,和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

  10.這么一位偉人,為什么不要富麗、豪華的墳墓,而要選擇這么一個土丘作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是他怕別人盜墓嗎?

  參考:“飽經憂患的老人突然從中獲得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啟示”

  1)“飽經憂患”在文中表現在哪句話?

  “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偉人”

  2)“比誰都感到被自己聲名所累”的含義?(聯系生平理解)

  參考:名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社會關注,要合乎規矩,符合身份,稍不留神就會遭到非議托爾斯泰是名人中的名人,但卻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為聲名所累”的感受比誰都深

  托爾斯泰生平(二):1828年出生在俄國一古老的貴族家庭他在從事創作的同時還廣泛研究哲學、宗教、道德和倫理問題,更加認清了沙皇專制的黑暗和剝削階級的腐朽,促使他的世界觀由貴族地主向宗法式農民轉變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起,他把土地上所得收益和作品版稅全部放棄晚年,他深感自己的`信念和生活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幾度想離家出走,實現過平民生活的理想1910年10月27日晚上出走,只有一個醫生和他一道坐上去南方的火車,著涼得肺炎,在一車站下車,死在這個小站上這位偉大的老人對兒子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愛真理,非常地愛真理”

  3)“新的、美好的啟示”是什么?

  “埋骨于那些親手裁種的樹木之下”就能獲得幸福托爾斯泰生前精神飽受痛苦,希望死后在這樣樸素的墳墓中靈魂獲得安寧、幸福托爾斯泰的選擇只源于他小時候的一個游戲,一個奇妙的諾言,從這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自然、樸素的思想

  11.長眠于這片樹林中的托爾斯泰感受到幸福了嗎?讓我們有感情的朗讀一下第二節(學生朗讀課文,配樂)

  12.請你從自己的感受出發,說說這種幸福體現在哪些地方?

  參考:能夠實現自己的愿望,最后找到了他追求的樸素,安寧;這里的環境優美

  三、拓展訓練

  托爾斯泰墓如此的普通、簡樸,作者說它是“最美”的,請談談你對“美”的認識

  教師小結: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美的事物,關鍵是要我們能去用心發現它、認識它,這就要求我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羅丹曾說:“藝術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發現出美來”茨威格有這樣的一雙“眼睛”,但愿我們班的每位同學也能有這樣的一雙“眼睛”。

  四、拓展延伸

  我們就要向托爾斯泰墓告別,如果在我們面前有一本留言簿,請你用一句話來抒發你的感想.要求表現景仰之情,運用對比手法。(背景音樂《神秘園》)

  參考:你是一棵參天的大樹,也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教師出例句)

  最簡陋的生命形式表現出最崇高的生命價值。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北島。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9

  一、說教材:

  1、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 必修)語文教材第

  一冊第三單元《外國散文兩篇》中的第一篇,這是一篇課內自讀課文。

  本單元由四課五篇文章組成,其中一篇記游形式的散文,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

  一篇序言形式的散文,兩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單元教學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概括內容要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單元前幾課已經對單元學習重點“概括要點,提取精要”進行了學習,本課

  主要解決的就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

  2、課文簡析:

  《世間最美的墳墓》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這似乎是一篇游記——記游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覽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達這樣一種觀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長久地震撼人們的心靈,并讓人們永久記住。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3、教學目標:

  高中教學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訓練要求中明確提出“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根據語境揣摩語句的含義,體會語言表達效果”。所以,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我強調“三突出原則”,即突出“大綱要求”,突出“課文重難點”,突出“學情特點”,依據本課文“自讀提示”和“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領會本文寄寓在對墓地樸素美描繪中的對托爾斯泰偉大人生選擇的贊美。

  (2) 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 運用本單元學習的方法,繼續訓練概括文章內容要點,揣摩語言的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

  在本冊前面單元學習中,學生已基本掌握了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等閱讀方法,結合本單元具體情況,我把“概括要點,揣摩語言”定為本課的重點。

  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之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加深學生對樸素美的理解,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則被定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現代教學理論要求:課堂教學要貫徹啟發式原則,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口、動手,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考慮到本文在單元的位置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打算采用“自讀與點撥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即在誦讀熟悉的情況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達成目標。

  具體教法是:

  (1) 誦讀激情法:就是在誦讀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會文章的美感。

  (2) 問導法:這里的“問”絕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串講串問,而是一種開啟學生創造心智的具有點撥意義的“問”,這里的“導”就是引導幫助學生達成目標。

  (3) 點撥法:即“相機誘導,適時點撥”,當學生思維出現障礙時,就要教師幫助點撥,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閱讀能力。

  三、說學法:

  大綱要求:“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習慣,培養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葉老也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所以,在學習指導和能力訓練上,我的做法就是“導讀為重,理解為主,訓練為輔”。

  (1) 速讀課文,習用圈點、勾畫、批注法。

  (2) 在教師指導下,理解樸素美的含義和體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3) 抓關鍵詞、句的讀書法。

  四、說教學程序:(安排一課時)

  (一) 本課的課堂導入語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假如你是一位偉人,你死后希望自己的墳墓建成一個什么樣子呢?

  (學生自由討論,指名回答)

  那么,作為一代偉人的列夫.托爾斯泰,他的墓地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奧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間最美的墳墓》一文(板書課題),看看在他筆下“托爾斯泰的墓”是不是最美的。

  導語的設計不僅在于激趣,還在于激思,激情,而且應爭取學生的參與,挖掘學生智力潛能,激活他們的思想,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為本課的順利進行作準備。

  (二) 交代學法:

  此前已有有關的閱讀知識作鋪墊,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現其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勾畫、批注、質疑、討論等方法,把握課文,達成目標。

  (三) 自讀指導:

  1、誦讀指導:

  學生齊讀課文。

  (1)解決生難字詞。

  (2)感情基調。

  在朗讀中,注意體味作者語言的特點,體會景物描寫中滲透的感情色彩。

  誦讀的目的在于激情,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使學生能正確理解作者包含的深厚的感情。其次,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感,這是進行閱讀理解關鍵環節。

  2、整體感知,概括要點:

  整體閱讀是進行閱讀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學生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意圖與大體走向,概括要點,語言要簡明,如文中有現成語句,可借助有關詞語概括;如沒有,可用自己的話概括。因此,我打算采用問導法與點撥法,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問題:

  (1) 文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托爾斯泰墓的特點?

  點撥:樸素。

  (2) 托爾斯泰墓具有哪些具體的特征?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描寫的?

  點撥:沒有:十字架 墓碑 墓志銘 名字

  只有: 小小長方形 土丘 鮮花

  沒有: 好奇(破壞寧靜)

  只有: 敬意

  對比手法。

  (3) 為什么說樸素是最美的?

  學生自由交流討論,教師作適當點撥,不要求答案統一。

  3、辨別篩選,提取精要:

  這一環節,我打算采用抓關鍵詞,句的讀書法,即讓學生自由的進行閱讀交流,勾畫,找出相關的語句,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1) 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點撥:學生找出后,全班齊聲朗讀。

  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托爾斯泰墓周圍的自然景物與其他墓地的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了墳墓的樸素。優美的自然景物也給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增添了溫暖、優美的色彩,使讀者不僅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

  (2) 篩選并概括作者對托爾斯泰墓的評價的句子。

  點撥:托爾斯泰墓是作者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中最宏偉、最感人的,它的逼人的樸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四) 課堂訓練:

  課堂訓練的目的,主要是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達成課堂目

  標,因此,我設計了以下5個題,從不同方面訓練學生概括要點,提取精要的能力。

  閱讀全文,完成下面的題:

  1、“就像偶爾被發現的流浪漢,不為人知的士兵那樣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漢一樣坎坷,曾像士兵一樣戰斗。

  B(他)終于與流浪漢、士兵那樣的社會底層民眾融為一體。

  C(他)就像倒斃的流浪漢、無名的陣亡士兵一樣在世上消失了。

  D(他的聲名)像流浪漢、士兵等勞苦大眾那樣被社會吞噬。

  2、作者用那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這樣寫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A可以顯示出三人與托爾斯泰思想品格的差異,從而表明托爾斯泰才真正偉大。

  B從墳墓的迥然不同的風格,可以反襯托爾斯泰墓的逼人的樸素。

  C三個人都聞名世界,只有偉人與偉人相比較,才能使人體會到這幽暗小土丘的“宏偉”。

  D前文雖提到托爾斯泰墓與其他偉人的墓不同,但較籠統,以這三人的墓為例,讀者才能得到具體而深刻的印象。

  3、者說托爾斯泰墓“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從文中找出兩個

  具體表寫參觀者這種崇敬之情的句子。

  4、如果要簡述托爾斯泰墓的環境和形狀,下面的語句中哪四項是必不可少的?

  A完全按照托爾斯泰的愿望。

  B這個小小的,隆起的長方形。

  C就在自己莊園的某塊地上。

  D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志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

  E遠離塵囂,孤零零地躺在林陰里。

  F埋骨于那些親手栽種的樹木之下。

  G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H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

  L圍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柵欄是不關閉的。

  5、作者為什么說“特殊的日子”?

  五、說板書設計

  世間最美的墳墓

  茨威格

  總 特 點:樸素

  具體特征:沒有: 十字架 墓碑 墓志銘 名字

  只有:小小長方形土丘 鮮花

  沒有:好奇(破壞寧靜)

  沒有:敬意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10

  教學目標

  1.散文的情與景的完美結合。

  2.體會文章取材小而立意深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鑒賞評價文章的能力。

  2.體會作者對偉人列夫.托爾斯泰的祟敬之情。

  3.培養學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方法

  分析.討論

  一.導入新課

  由托爾斯泰的墓導入。

  二.介紹作家茨威格(見課件)

  三.簡介列夫.托爾斯泰(見課件)

  四.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找出描寫托爾斯泰墓的句子。

  2.初步體會作者的主觀情意。

  五.檢查學生思考的情況

  六.引導學生分析課文

  1.請學生朗讀寫托爾斯泰墓的有關句子。

  (板書“墳墓”)

  2這些句子體現了托爾斯泰墳墓怎樣的特點?

  明確:自然﹑簡樸﹑樸素。

  3.這種美是一種什么樣的美?

  明確:樸素美。

  4.作者認為樸素的托爾斯泰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抒發了作者的這種感情?

  明確:“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沒有比……更感人的了”,“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感人墳墓”,“人們重新感到……更打動人心的了”,“看上去再也沒有像樹林中……內心深藏著的感情”。

  5.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注意重音。

  6.分析“他的外孫女……”一段文字,你能從這些文字里感受到什么?

  明確:追求一種自然寧靜的'遠離世俗的幸福。

  7.文中哪些文字體現了托爾斯泰所追求的意境?

  明確:“夏天……冬天……”

  8.“這個小的……當中的一個。”由此作者聯想到了拿破侖﹑歌德﹑莎士亞 的墓冢,并進行了比較,你能說說作者的用意嗎?

  明確:反襯出托爾斯泰偉大的人格美。

  七.拓展訓練1

  讓學生做91年高考是題。

  九、拓展訓練3

  “椅子墳”的調查。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 11

  教材分析:

  《世間最美的墳墓》為河大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四課。是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于1928年游歷俄國,參觀托爾斯泰墓后寫的一篇游記。表面看這是一篇游記——記游托爾斯泰墓,但在實質上它是一篇抒情散文,借游覽托爾斯泰墓抒發作者對這位偉大作家的崇敬之情,表現作者對樸素、恬淡人生的追求,是一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學習這篇散文,應注意引導學生體味作者抒發的感情,引導學生注意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設計思想:

  首先通過學生自讀,教師范讀整體了解課文內容;再通過介紹人物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師引導講述、學生討論把握課文語言,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2.把握課文以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的特點,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3.掌握對比手法和襯托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理解“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鑒賞美的良好習慣。

  2.引導學生理解樸素美、人格美的內涵,爭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為什么說托爾斯泰墓“最美”?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味作者所抒發的感情。

  (二)教學難點

  “樸素”、“最美”的深刻內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生命終結無可避免。古往今來,世人對生命的最后的驛站——墳墓作了各種不同的詮釋。墳墓通常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樣的墳墓是美的墳墓?讓學生思考:(答案不定).世間有哪些美的墳墓?

  課件展示世間公認美的墳墓的圖片并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幻燈片2--5)。請同學們概括出這些墳墓的特點(幻燈片6)

  作者認為上述的墳墓都不是最美的!作者是何許人?

  作者簡介:(課件展示,幻燈片7)

  到底在他眼里怎樣的墳墓才是最美的?今天我們一起隨著作者來到俄國參觀世間最美的`墳墓——托爾斯泰的墳墓!(課件展示托爾斯泰的墳墓的圖片,幻燈片8),并介紹托爾斯泰其人

  3.托爾斯泰簡介:(課件展示,幻燈片9---14)

  二、引導點撥,展開教學

  (一)引導學生感受托爾斯泰墓與前面列舉的名人的墳墓的差異(課件出示圖片,幻燈片15,使學生直觀地加以比較,從而得出結論),試用一詞概括對托爾斯泰墓的整體感覺——樸素。

  (二)聽讀課文(課件出示幻燈片16,播放課文朗讀),劃出值得注意的字詞以及體現托爾斯泰墓樸素的句子

  1.正音(課件展示:幻燈片17)

  2.體現托爾斯泰墓樸素的句子:(生回答后用課件展示:幻燈片18)

  師點撥:托爾斯泰墓的周圍,該有的卻什么都沒有,我們看到的只是隨處可見的陽光、白雪、一個長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柵欄,以及四周盛開的鮮花和幾株大樹,聽到的只是清風拂過樹梢時發出的“颯颯”聲響。如果要給這樣的“樸素”再加一個修飾語的話,那便是文中的一個詞——逼人。的確是“樸素”撲面而來,不知道同學們感受到了沒有。下面我們一起有感情的讀一讀這些句子吧!

  (三)感受托爾斯泰墓的“樸素美”

  1.請一些同學談談讀完了這些文字,除了“樸素”,還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的答案不一)

  師小結:我們還感受到了一種“美”,這里景色優美,環境寧靜,很美。讓我們再來看看那些親臨墓地的人們有什么感受吧!要求學生速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明確: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辦的大理石和奢華裝飾更扣人心弦:……震撼每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課件直觀展示,幻燈片19)

  3.再找出表現作者感受的句子,明確:

  “我在俄國所見到的景物再也沒有比列夫.托爾斯泰墓更宏偉、更感人的了。”

  “他的墳墓成了世間最美的、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墳墓。”

  4.師點撥、引導:來這里參觀的人們心里受了強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個“之最”來表達感受——世間最美、最宏偉、最難忘的墳墓。感受都比我們深刻。這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思考:托爾思泰墓為什么有這么大的神奇力量?墓冢的樸素,與人們的崇敬形成了怎樣的聯系,這種關系說明什么?

  學生回答后,課件展示(幻燈片21)

  (四)探討:請同學們談一談對美的認識。

  1.生思考,討論,形成意見,回答

  2.師點撥:托爾斯泰墳墓的美,其原因不僅在于它的形式,還在于托爾斯泰本人的一種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偉,品格感人!其實“美”不僅僅是指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享受的有形的東西,它還包括那些強烈地沖擊人們的心靈的、給人們以心靈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強烈,審美的效果便越好。“美”還在于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幻燈片22)

  (五)思考:文章結尾為什么要提到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

  課件展示三位偉人的墳墓圖片及簡介(幻燈片24,25,26)

  生思考,討論,形成意見,回答

  明確:對比。拿破侖、歌德、莎士比亞他們的墳墓雖然豪華、華麗,但這并不為過,這和他們偉人的聲名是和諧統一的,而托爾斯泰墓的樸素與他淡泊名利的品格是一致的,因而人們認為它是最美的,那就讓這位偉人享受這種自然、寧靜,幸福地安睡在這片遠離塵囂的林陰里,讓我們默默地向托爾斯泰墓告別吧!

  三、拓展延伸

  討論:對學生化妝,穿高檔華麗服裝的看法。

  四、作業

  (一)讀一部托爾斯泰的名著

  (二)預習新課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相關文章: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07-29

《世間最美的墳墓》精品教案06-20

世間最美的墳墓優秀教案05-25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案設計08-21

《世間最美的墳墓》導學教案05-30

《世間最美的墳墓》導學案08-31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10-05

《世間最美的墳墓》的教學設計05-26

《世間最美的墳墓》教學設計范例08-31

用戶協議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99 | 久久秋霞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视频中文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 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