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讀后感范文400字(通用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讀后感范文4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讀后感400字 1
《家》這本書是著名的作家巴金在1931年創作的。這本書講的是高公館里有一個有五房兒孫的大家族,高老太爺是這個大家庭的統治者,他獨斷專橫,兇殘暴虐。五房中的長房有覺新、覺明、覺慧三兄弟和他們的繼母及繼母的女兒。
覺新是長房長孫,他的母親早年不幸去世,父親又娶了一位繼母。覺新畢業后父親強迫他和一位素不相識的女孩結婚,生了兩個孩子。
覺明是一個敢于與舊勢力作斗爭的人。他和表妹相戀,而高老太爺一意孤行,強令覺明和別的女人結婚,覺明不肯,他決定逃婚,最后獲得了勝利。
覺慧是一個敢于公開反抗一腦子舊封建思想的祖父的孩子。他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支持二哥覺明反抗舊社會給他們帶來的阻礙,批判大哥覺新的.無能。他希望大哥早日清醒。后來,他忍受不了舊式家庭的束縛,離家出走了。
讀了這本書,我比較喜歡覺明和覺慧這兩個人物的性格,他們敢于與舊勢力作斗爭。我懂得了做人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要任人宰割,對不好的事情要敢于反抗并且堅持下去。
家讀后感400字 2
《家》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位辛苦工作一天的爸爸,很疲憊了,可是剛回到家,兒子就向著他要錢,爸爸聽了兒子的話以為兒子要拿錢去買一個傻瓜玩具或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非常失望,又想到自己工作一天這么辛苦,不由得發火了。
爸爸冷靜下來以后,決定和自己的兒子好好溝通一下,不能這么盲從。爸爸走進兒子的房間和兒子一番交流之后,爸爸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兒子向自己要錢是為了能夠攢足二十美元換來和兒子一個小時的時間。兒子的``話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這樣的:“因為錢不夠,但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二十美元了,我能買你一個小時的時間嗎?請明天早點回家,我喜歡和你一起吃晚飯。”這句話表達了孩子對自己父親的愛,同時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也寫出了孩子缺乏家長的陪伴。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最終感受是:鮮花因陽光雨露而美麗,生命因關心呵護而燦爛。所以,孩子更需要心靈上的關愛。
家讀后感400字 3
巴金的《家》中若干章節讀來讓人感到難以下咽,許多對話,太急于表達思想,而失去口語的活氣和韻味;發表《家》時,巴金還對文學蒙昧無知:我寫小說從來沒有思考過創作方法、表現手法和技巧等等問題;文學是什么?我不知道,而且我始終就不曾想知道……
《家》一書寫的是中國社會劇烈和巨大的變革一代青年的歷程。覺新、覺民、覺慧三弟兄,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他們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館中。這里,我只想談談最耀眼的覺慧。
我猜想,這個形象的出發點,是巴老在十版代序中“一個舊禮教的叛徒,一個幼稚然而大膽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給我們帶進來一點新鮮空氣,在那個舊家庭里面我們是悶得透不過氣來了。 ”
誠然,覺慧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他有著新思想,他看到了社會的弊端,舊歷新年夜,他救濟討飯小孩,并思考“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把社會的面目改變嗎?你以為你這樣做,你就可以使那個小孩一生免掉凍餓嗎?……你,你這個偽善的人道主義者”最后蒙住耳朵走進房里,頹然道:‘吃醉了,吃醉了。’”
無論是覺慧的心靈的蛻變歷程,還是在大家族陰影下有著令人惋惜結局的鳳鳴等人物對命運無聲的抗爭,透過巴老的筆,我們能看到兩個字:反抗。“是的,我要反抗這個命運。”“讓在我心上燃燒的火噴出來” 家的另一個特點是滿溢著純潔濃厚的.青春氣息。這種單純而自然的氣息,如巴老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即便文章有著一個沉重的主題,字里間仍表現了青年人所特有的活力、困惑和斗志。“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么地方去!”“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家讀后感400字 4
《家》這部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說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后果,越是讀到后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沖動不已。《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戶人家,在這個家中有著不同性格,不同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局部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著梅,但讓他的父親用占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娶了瑞玨。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著,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的`悲哀。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于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那么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家讀后感400字 5
當我看完了《家》這本書,抬頭望著正在盡興玩著ipad的弟弟,才從高公館那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中穿越回來。
巴金用自己的創作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的抨擊,生動形象的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在巴金的筆下,通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里放射出的一線光明,充滿洋溢著信心,希望和力量。
《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個性鮮明的,既有專橫、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統治者、封建家長制代表高老太爺,荒淫殘忍的假道學和劊子手馮樂山,腐化墮落的敗家子五老爺克定,狡猾貪婪的四老爺克安。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純潔、剛烈的丫頭鳴鳳,溫順馴良地吞咽著舊禮教惡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長孫媳瑞玨。以及接受新思潮影響、向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統治的覺慧、覺民、琴等青年覺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
整本書都給人以壓抑凄慘的美感,更有覺慧的一種從內心涌出的熱流,熾熱而奔騰,在黑暗中沖撞,頭破血流的尋找著新世紀的出口的激情。我想可能很多年后,即使忘了這本書的故事情節,但不變的是這本書的味道。
家讀后感400字 6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中的敗家子,如叔叔輩的克安、克定。他們吃喝嫖賭,既荒淫無恥,又極端的不孝。
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如覺慧、覺民。其中最主要是覺慧。他是高公館大膽而幼稚的叛徒。他對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嫉惡如仇。大膽叛逆,追求光明。關心社會進步,國家的前途。積極投身于社會活動。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發現在對所對抗的敵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質缺乏足夠的認識,過高地估計了個人反抗的作用。但正是他的幼稚,才顯示他的人情味。作者通過這樣的形象告訴讀者“應該走”這樣的路。這一形象與覺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再一類是那些封建大家庭的受害者,如梅、瑞玨和鳴鳳等女性。這些女性美麗,但卻遭遇了不幸。正是通過美的毀滅,作品很好地控訴了封建家族的罪惡。而在這些上述的這些形象中,最為鮮明的是高覺慧和高覺新。
巴金在談到《家》的創作時曾經說過,他寫作這部長篇小說的目的是“我控訴”。作品通過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和腐朽,控訴了封建家庭的罪惡。描寫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
家讀后感400字 7
其實并不十分喜歡《家》這部小說。雖然無論寫作手法還是情節設置都十分出色,但我并不喜歡它對于思想內容的表現過于直白。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明顯是那個時期三類最具代表性的青年人物形象。覺新的“無抵抗主義”、“作揖主義”是對封建勢力反對卻不反抗的懦弱表現。覺慧則顯得有些過于激進,覺民則搖擺不定、立場不明。
小說在很多方面映射封建社會對人的壓迫。例如錢梅芬的死。同時也在很多方面表現了封建社會迷信思想對人的思想的毒害。例如瑞鈺的死。小說中的人物要么引人同情,要么引人厭惡。鳴鳳剛烈的性情和純潔的'愛情仿佛是有意地映射覺慧的寡情。
或許因為同樣身為女子,鳴鳳的愛情無法換來覺慧同等地對待讓我由衷地憤慨。覺慧以事業、理想作為自己輕易摧毀一個美好女子生命與愛情的借口。我發自內心地唾棄這種行徑。另一方面覺慧雖參與許多先進組織,如辦報社等,或是堅持不坐轎子,但骨子里仍是由封建殘余。他雖然贊美鳴鳳的愛情,卻不是以一個平等的地位去接受那份愛情。
或許殘缺的人性,也是那時代的悲哀吧!
家讀后感400字 8
從中午聽著龔詩嘉的《放不下》,基本是哭著過完2個小時的,看到每個人的掙扎,每個人的痛苦,每個人的無能為力…雖然主角是覺慧,雖然是寫當時社會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絕望和不合理的制度,慫恿覺慧為后人開啟一條光明的路。就像覺慧說:“讓他們來做一次犧牲品罷!”。真的是感動。大概是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也許我不能體會覺慧吧!也許我永遠也成不了像覺慧那樣的人。
我更被覺新而感動,也為他感到可悲可憤(他自身只是一未的為別人著想,破滅了自身的愛情,又因為家庭的封建制度又失去深愛自身的妻子。)也許就想覺慧說的`那樣,是他懦弱,也許是他不想讓自身的弟弟受到家里人的責備,也許是他不想讓自身的家里人因為自身而生氣…他做了好多好多…書里大概是說他的懦弱吧!可我還是想他不是懦弱,他是為了別人,我看了這書沒對慧覺有什么想法只是覺的覺新真的太可憐了他幸運的是有一個賢惠了解自身的妻子,也許他自身也覺得滿足——他肯定很滿足——他不是那中不知道知足的人。
看看書中覺民為了自身的愛情而努力也很讓人觸動,看到這我明白命運是自身把握的…每個人都要好好努力。
家讀后感400字 9
最近有幸讀到了作家巴金先生所著:《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家》,這是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所發表的作品,充分的體現出十九世紀中國舊式家庭的生活情境,那時的家庭處于封建及半封建時期,社會上各種啟蒙思想及新事物層出不窮,自然會與舊的封建生活發生最本質的沖突。
主人公覺民與覺慧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舊式的封建家庭中,祖父是一家之長,擁有無上的權力;不客氣的說是把握著全家的生殺大權,這在上世紀的三十年代中是很普遍的,而子女則失去了自由并論為這種舊式禮教的犧牲品,而覺民和覺慧不同,他們勇于對封建家庭的'束縛作反抗,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覺民和琴,這是一對反抗舊禮教的成功例子,覺民為保護琴而離家出走,公然反對祖父的"父母之命";然而這也保護了琴的安全,最終由于覺民和琴的勇敢改變了命運。而祖父在將要離開人間時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含淚與兒女告別。覺慧最終離開了這個家,代表放棄舊的生活方式而找到了重生。
這部名著在某種程度上與呼嘯山莊類似,都深層次的分析了人性的弱點和人性的光輝,并且肯定了人由惡轉變為善的可能性,也告訴我們對于自己的束縛要勇于反抗!
家讀后感400字 10
這是四個悲劇,雖然發生在了幾個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上,但卻都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梅和瑞玨都是覺新曾經愛過的女人,而她們也都是封建主義的悲哀,她們同覺新一樣,太軟弱了,對于別人說的,哪怕自身知道是錯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身心里,只會服從,不會反抗,他們的所謂“作揖主義”哲學純粹是給在封建社會白白做出犧牲。高老太爺在臨死之前能醒悟也稱得上是一種慶幸吧,不過他醒悟地太遲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根本不能給這個家庭,這個社會帶來絲毫的改變。而鳴鳳,她與常人不同,她性格剛烈,雖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犧牲,根本不會引起任何人(封建主義)的任何注意,但她寧死也不屈服于封建主義,至少她死得不窩囊。總之,封建社會給人們的痛苦遠不只這些,因此年輕人才要推翻這個社會,讓人們看到新社會、新生活的希望。
但希望依然在延續,小說的最后,覺慧終于離開了他厭倦已久了的家,要到上海去,尋找那個屬于年輕人的新的社會。文中的最后一句話“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再見’,仍舊回過頭去看永遠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走進新社會的希望。
家讀后感400字 11
“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它從這住了十八年的家帶到城市和未知的人中去……。”
讀到這兒,我輕輕地合上了巴金的這本《家》,拉了拉蓋在身上的被子,腦子里突然被幾行字所占領:
覺慧他真的舍得離開高公館嗎?他愿意拋棄他在這兒的回憶嗎?他想忘記在這里的那些他珍愛的和珍愛他的人嗎?……
答案是舍得。
高公館里使他心痛的事太多——是嫂嫂的死、梅姐的死、大哥的異變,更心酸是鳴鳳的死!封建社會如同一個牢籠,他無法掙脫,他不敢觸及。可給他帶來力量的是琴姐的認可和二哥的支持,更是新思想、新時代的那股力量使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憎恨這個家!他試圖逃離高公館,他最愛的人在這里死去,他卻無力回天,他那顆燃燒的心帶上他坐上了遠去的游船。
住在高公館的每一個人都一樣。在這里度過了無數個辛苦的日日夜夜,無數個難熬的`春夏秋冬,或喜、或悲、或樂、或怒。這些都是封建的高公館為他們帶來的那深深的苦痛。他們的心都涼了,現在只有那寥寥無幾的兄弟姐妹還在那艱難的堅持著。
想到這兒,我倒抽了一口涼氣,哀嘆里想著那可幸福的水流,覺醒于這美好的東西——青春。
前方路茫茫,
何處是歸宿?
家讀后感400字 12
《湯姆·索亞歷險記》它講述了一個叫湯姆的故事。索亞的孩子和他的朋友一起冒險。當他們去墓地時,他們看到兇猛的男人喬埃殺死了一名醫生,并與酒鬼彼得結婚。后來,湯姆作證讓彼得每次都受到冤枉。湯姆和他的朋友去冒險時發現了一個寶藏;他和朋友們在山洞里迷路了……
讀完這本書后,我感受到了湯姆的`勇氣和機智。雖然他不是一個好學生,但他在生活中絕不是一個壞學生。從他的經歷中,我知道了他在工作中的一些敏捷和靈活性。
湯姆在各種情況下靈活運用大腦的能力值得我學習,他在危險面前不退縮,但解決問題的精神也值得我學習。
《湯姆·索亞歷險記》同時也反映出孩子有時候比大人更能面對事情,所以我們學會了適應的能力。
讀了《湯姆·索亞歷險記》我知道了很多真相,經歷了一些感受,所以我讀了《湯姆·索亞歷險記》后來讓我受益匪淺。讀完這本書,我甚至對冒險嗤之以鼻。這本書中的小故事生動有趣,描繪了一個頑童湯姆的成長過程。湯姆是一個簡單、善良、愛夢想的人,所以我非常喜歡他。我希望我們都能在湯姆的故事中找到與我們夢想相同的畫面,讓我們的想象力在“世界”中暢游!
家讀后感400字 13
《家》是著名作家巴金爺爺寫的,這本書沒有固定的內容。它主要寫的多半是我們喜聞樂見的身邊瑣事。讓我們結識那些善良的人們和忠誠的勇士,去認識那些丑惡的嘴臉和險峻的現實,從而體味人間的摯愛與友誼,感受非凡的智慧和快樂,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智慧的熏陶。書中討論的人物的成長史,浸透了人生奮斗的金玉良言。是人們立身處事的好教材。通過讀這本書,可以從中學到人生的哲理和經驗,使我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彎路。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這本書,無論從哪里讀起,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作者不僅用細膩的文筆傳情達意,或鞭撻丑惡的現實,或贊美善良的人們,或歌頌舉世英雄。作者用平淡的筆法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小事,用以表達作者對現實的不滿或贊揚,只要你用心去閱讀,相信你每次都有新的發現。而且用跌宕起伏的懸念,絲絲入扣情節來展現藝術的魅力,引人入勝。
讀了這本書后,我明白了:在人間之道上,我們要多做善事,不然作者會在文章中揭示你的惡行的!要好好做人,不要做壞事。還有,我們以后要好好讀書,在書的海洋中遨游吧!好好學習,
不讓家長失望,不讓老師操心,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家讀后感400字 14
這是四個悲劇,雖然發生在了幾個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上,但是卻都揭露了封建統治的罪惡。梅和瑞玨都是覺新曾經愛過的女人,而她們也都是封建主義的悲哀,她們同覺新一樣,太軟弱了,對于別人說的,哪怕自己知道是錯的,也要把痛苦埋在自己心里,只會服從,不會反抗,他們的所謂“作揖主義”哲學純粹是給在封建社會白白做出犧牲。高老太爺在臨死之前能夠醒悟也稱得上是一種慶幸吧,不過他醒悟地太遲了,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根本不能給這個家庭,這個社會帶來絲毫的改變。而鳴鳳,她與常人不同,她性格剛烈,雖然她的死也是白白犧牲,根本不會引起任何人(封建主義)的`任何注意,但是她寧死也不屈服于封建主義,至少她死得不窩囊。總之,封建社會給人們的痛苦遠不只這些,所以年輕人才要推翻這個社會,讓人們看到新社會、新生活的希望。
但是希望依然在延續,小說的最后,覺慧終于離開了他厭倦已久了的家,要到上海去,尋找那個屬于年輕人的新的社會。文中的最后一句話“他最后一次把眼睛掉向后面看,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再見’,仍舊回過頭去看永遠向前流去沒有一刻停留的綠水了。“讓人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走進新社會的希望。
家讀后感400字 15
在巴金的《家》這本書中,有一篇《舞龍燈》寫得生動有趣,實則耐人尋味。
公館里,一些人表演舞龍,鑼鼓喧天,十分熱鬧,龍燈在舞動,一旁還有爆竹,更添了聲勢。不知什么時候,年輕的高忠點燃鞭炮,挑在竹竿上燒那條龍。一會兒,趙升、李貴又點了花炮燒玩龍的人。玩龍的人完全躲不掉,讓他們燒,受不了了,便各自拿一截紙龍逃掉,可旁人得寸進尺,跟著放花炮,直至花炮沒有了才罷手,耍龍人才得以排好隊伍出公館繼續表演了。
這是一個只有3頁的小故事,寫了一個舞龍放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的.場面,奇怪的是作者還插入一些其他細節與不同。巴金還寫出,人們還用花炮燒那些舞龍人而達到悅己的目的。一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筑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嗎?一個人怎么能如此自私,為了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歡樂,而去侵占別人的利益呢。盡管他們已領過一點點賞錢,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即使如此,那些貴人就有利用他們尋歡作樂,在窮苦人頭頂上理直氣壯坐著的理由嗎?完全沒有想到舊社會,那些自以為清高的上流人士騎在窮苦人民頭上,只想著自己,不及其余,只注意到自己,忘了腳下,只覺得自我多么偉大,這種人是可怕的。
【家讀后感400字】相關文章:
《家》讀后感06-02
《家》讀后感09-18
家的讀后感08-06
家讀后感12-01
《家》11-24
關于家的作文:我的家09-17
家的溫暖作文_家的溫暖12-06
【精】《家》讀后感06-27
(優)《家》讀后感11-16
(實用)《家》讀后感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