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力》讀后感

時間:2024-08-16 10:16:56 賽賽 讀后感 我要投稿

《共情力》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共情力》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共情力》讀后感范文(精選8篇)

  《共情力》讀后感 1

  《共情力》就是在教人去察覺,而這個察覺也正是自己一直在尋求的真理。只是自己之前一直是察覺自己,察覺到我應該去怎么為人處世而并未傾聽和理解他人,共情力就是察覺他人,能夠給自己及他人帶來意想不到的積極結果。

  在書中作者很明確的說:共情不是情緒不是感受不是同情,它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也就是我們在共情的時候,這種共情是從哪里來的?它不是來自我們個人的角度,而是來自于社會的真實現象,可以叫做空、無、零的真實本身。那個本質的東西一直在給予我們察覺的能力。所以也只有回到那個點,才能夠有最深的察覺。作者很強調共情的作用,就是因為個人不容易深層的察覺自己,需要借助他人才能夠有更好的察覺。

  因為這本書主要是說通過共情來解決壓力的問題。而壓力的來源,如書中所說是來自于過去扭曲的想法或記憶,而也和學習零極限的內容相通。就好像宇宙本來存在一個樣子,但如果我們所想象出來的樣子和那個本質的模樣不一樣,自然會感覺到那種扭曲的壓力。所以書中是說要通過共情來糾正扭曲的想法。而在我看來也就是通過察覺去改變它。又因為我們現在的模樣都是從過去積累過來的,一旦我們能夠穿越時間去糾正一開始錯誤的思想,也就能夠改正我們現在的模樣。

  通過深層的去察覺宇宙本身,我們能夠看到它本來的'樣子,因此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知道人生都是由我們自己創造,也就能夠充滿信心。也正因為這種深層的察覺能夠幫助我們看到宇宙本來的模樣,所以我們能夠獲得一種平靜。在深層察覺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到平靜。同樣在給予他人共情的時候,也能夠帶給別人平靜。而共情的力量能夠如此之強大,就是因為這種察覺的力量。接下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不只是自己去察覺,更是要能夠把這份察覺之心帶給他人。我并不需要去特別做什么,只需要給予他人傾聽和理解,用共情的方式把這份察覺帶給他人,給予他人平靜。

  《共情力》讀后感 2

  《共情力》是一本心理學療愈書籍。作者亞瑟.喬拉米卡利先生,意大利裔美國學者,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美國心理學會成員,著名心理學家。他首次將共情能力與認知療法結合,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學習者,引導人們在生活中發現運用共情的力量,影響廣泛。許多專家學者、美國心理學會都力薦此書。

  在書中,作者以極大的勇氣和真誠向讀者披露了自己痛苦曲折的心路歷程及自我救贖的故事。作者出生于一個普通的移民家庭,全家人和睦友愛。不幸的是弟弟大衛大學退學、從軍不得志、與不良少年結伴染上毒癮,最后卷入搶劫案異國自殺。作者及其父母一直都沒有放棄大衛,極力想挽救他,結果事與愿違。作者是最后與弟弟聯系的人,這一結果使他深深地陷入自責中不能自拔,幾乎毀掉自己。當時作者已經心理學專業博士在讀,了解所有心理學理論,知曉各種治療技術。事后反省使他意識到心理治療中貼標簽、模型化治療的不足。隨后用了25年時間去探索一條心理治療方法——“這就是共情之路,這也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種能夠把我們從絕望帶到希望、從怨恨帶到寬恕、從害怕自己的軟弱帶到相信自己潛能的途徑"。凝聚25年心血,懷著“跟那些正在遭受痛苦,奮力想從絕望中找到出路的男女老幼一起工作"的善意,寫成一本“讓讀者看得懂的書。"

  本書一條線索兩部分。主線索是大衛染毒自殺使自己陷入自責的故事;第一部分“我們為什么需要共情”,講述大衛的故事及自己的對共情的思考與探索;第二部分“共情,你真的做到了嗎?”作者給出了具體的訓練方案和方法。

  作者認為每個人都有共情的潛能,“共情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力量”,“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經歷并相應地做出回應的能力”,“共情的實質就是把你的生活擴展到別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別人的靈魂中,用心去聆聽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語"。“通過共情,我們能夠克服恐懼,學會相互之間重新建立連接,這就是心理治療的過程!泵看巫x到這里,深深感受到共情的力量。通過共情,能夠提升自己,能夠和諧親情,改善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及家庭各類關系;通過共情,能夠和睦友情,優化各種人際關系,避免生活陰暗面的影響,為自己和他人創造一個溫馨優雅的心理生態環境。

  如何將這種潛能發揮出來呢?作者認為,共情的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第二部分詳細介紹了誠實、接納、寬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寬恕等八種行為訓練來獲得共情能力。方法也很簡單,看一部電影,讀一本書,了解“自己是誰,又知道自己不是誰”,誠實地對待自己接納他人……

  書中分享了作者與家人、朋友及工作對象的一系列故事,既有專業描述又十分生活化,極具可讀性。值得一提的是,共情也有兩面性。心懷善意的人用共情回應幫助人,實現共同成長。心懷功利心或邪惡的想法,共情則會帶來深深的傷害,最典型的就是詐騙行為。為此作者提醒人們“共情不是好人的特權,也可能被惡意利用!

  總之,本書是一位心理學家探索治療人類痛苦的創新實踐,也是一位心理學教授對人性的深刻思考,更是一個教人們如何陪伴愛的人度過悲傷,無助,迷茫和絕望時刻的實用指南。

  “共情就是那束光,能穿透痛苦和恐懼的漫漫黑暗,找到我們生而為人的共通之處!

  《共情力》讀后感 3

  共情,時下特別熱門的詞語,甚至成為了一個人情商的代名詞。無疑,共情能力與情商是成正比關系的。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經歷,并做出相應回應的能力。

  我以前一直認為共情都是正面的,積極的,看了書中開篇才發現,其實共情無處不在,銷售精英會共情買家的心理,讓買家在不經意間就下決定要購買商品;演員會共情劇本中的角色,那些成就極高的演員,大多是能與每一個角色達到極致共情的境界,包括那句歌詞“我吹過你吹的晚風”,何嘗不是共情。看了第一章的內容,才意識到,原來共情并不是好心人的特權,共情也存在著陰暗的一面,比如,納粹分子在他們投放的炸彈上加上響亮的報警聲,因為他們知道這種從天空中傳來的奇怪聲音會給地面上的人們造成恐慌。通過共情,就是那種能看透別人的內心和靈魂、知道他們的想法,感受他們的情緒的能力——納粹分子能夠靜心算計并掌控受害者的恐懼,以最終摧毀他們。共情比我們以為的要強有力得多。共情的力量既可以助人,也可以害人。

  我認為,但凡人格健全的人,都具有共情能力,只是有的人鈍感一些,有的人敏感一些。我很喜歡作者這個比喻“利用共情來評估他人,就像給人做X射線掃描一樣!惫睬槭亲屛覀兛缭饺伺c人之間鴻溝的一座橋梁。在共情的引領下,我們能擴展自己的邊界,到未探索的空間,去建立更深入,更真誠的關系。通過理解他人,我們能體驗到生命中最具有意義的體驗——感恩、謙遜、寬容、寬恕、仁慈和愛。

  共情并不是只有有錢人、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或者讀書人才能擁有的特權,共情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能力。而且共情是可以傳播開來的`——如果你“共情”別人,別人也會加倍地“共情”你。

  作者之所以想寫這本書來研究“共情”,起因是他的兄弟大衛,原本是一個健康開朗的青年,但是在染上毒癮之后陸續做了很多無法理解的事情,繼而走向自我毀滅的道路。他的離世,讓家人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包括作者自己,他相當自責,后悔沒有在與弟弟打最后一通電話時察覺到弟弟的絕望以及赴死的決心。他覺得弟弟在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把弟弟晾在一邊,沒有讓弟弟感受到自己的愛意,如果當時可以回應弟弟平時甚少說出口的那句“我愛你”,也許弟弟不會絕望赴死。所以,作者希望通過研究“共情”來了解為什么弟弟會徹底放棄了希望,而家人們又可以做些什么來挽救他。作者相信,如果他再能與弟弟通話一次,或許可以讓弟弟重返生活。他也想通過關注共情,去指導他人不要再去犯類似的錯誤,讓其他家庭免受他和家人們曾承受的痛苦。共情,更是一場自我救贖,哪怕是最深的傷口,它也能治愈。

  共情也不僅僅是人類的特權,很多動物也有基本的共情本能。我還記得有一次我的心情十分不好,倒在沙發上大哭,我們家其中一只貓就跳上沙發來,趴在我的旁邊,看著我,把它的下巴靠在我的身體上。那一刻,我似乎獲得了某種力量。無論它是否能說話,也無論我的心情好壞,我感受到的就是我的情緒被容納被理解了,我覺得此時此刻我的情緒正在被看到,被正面對待。這無疑讓當時的我大為震撼。這就是共情的力量吧。

  我開始反省,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對身邊的人共情,尤其是孩子。其實也看過很多育兒的文章和書籍,可為什么就是在孩子犯錯誤的那個當下還是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我明明擁有共情的能力,可為什么在憤怒的時候依然選擇了對孩子的情緒視而不見。其實,共情始于理解,但并不止于理解。共情并不是只是對對方說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理解對方的感受只是漫長艱辛過程中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足夠的信息和理解,共情就要求你將想法付諸于行動。真正做到共情,要比有共情重要得多,因為我們帶著共情所作出的行為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的將心中的那份理解都向對方展露出來。

  這對我來說,又是一份對“共情”的新一層理解。希望我們都能將這份理解運用在自己的為人處世中,相信這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人生體驗。

  《共情力》讀后感 4

  國慶假期期間米國老大得了新冠,先不說對經濟和局勢帶來的影響,國內吃瓜群眾是奔走相告拍手稱快。雖說有些不厚道,有些調侃的意味,但不得不說老特的民眾緣確實不怎么樣。想想也不奇怪。很多國家領導人都有很強大的人格魅力,而特沒譜總統在我們心中顯然成了歡樂的來源。自大,強勢,愛自說自話,自吹自擂。我覺得拋開他的身份和地位,單單從個體去分析,這些都是共情力弱的表現。

  共情是什么?我之前對它是有誤解的,其實共情共的不是認知,不是三觀,它是一種感受別人情緒的能力,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在被傾聽被理解被關注,從而讓對方從我們的言行中感到溫暖和能量,而不是我說了多少話我覺得我提供了多少幫助。

  仔細想想,我們所謂的傾聽,理解,其實大多時間都只是停留在表面,我們很少深入的去感知對方內心情緒的表達。我們急于發表意見,急于給出建議,急于解釋和辯解,為我們的夸夸其談沾沾自喜。不知是否有人跟你說過類似的話:“道理我都懂,但我不想聽你講大道理,我只是需要片刻的理解和包容!边@,就是共情不足的尷尬。

  人,喜歡根據經驗做總結或下定論。我們要成長的話,就必須學會放下這種偏見和預判,停止以自我為中心來看待這個世界。讀后感m控制不由自主進行評判的沖動,取而代之的是想去理解別人的.念頭,而不是努力把談話帶到我們指定的方向上。它不是引導,不是下結論,而是全程參與。

  舉個栗子,孩子不聽話,父母生氣憤怒,父母生的是孩子的氣嗎?其實不是,這種憤怒的情緒無非源于被忽視,被誤解,被挑戰,被拒絕等這類深層次的感受。透過表面看到讓自己挫敗和失望的原因,然后去傾聽孩子的表達,不催促,不急躁,耐心的溝通,也許,生活中可以省去很多不好的情緒。

  共情是關系的紐帶,因為我們有察覺對方情緒和感受的能力,所以我們相互安慰鼓勵和支持,這也許也是人類生生不息的動力吧。

  《共情力》讀后感 5

  看完這本書,你大概能意識到,人類是多么高端洋氣上檔次的動物。我們不但可以為他人的痛苦而痛苦,為他人的快樂而快樂,我們也可以為了他人的痛苦而快樂,為了他人的快樂而痛苦。在災難和異族面前我們相濡以沫,一旦天下太平我們又相忘于江湖或者相互廝殺。如此極品,卻又如此科學。這本書不但可以讓你坦然接受內心的黑暗殺人越貨,還可以讓你不做作不矯情的釋放光明學習雷鋒。

  如果你從小喜歡動物世界,對生物和進化論有一定了解,如果人類社會和政治經濟中規律性的東西是你所感興趣的,那么推薦閱讀德瓦爾的新書《共情時代》。當對各種社會現象無休止的討論中,制度法規的討論已經車轱轆話,哲學已變空中樓閣不接地氣,意識形態只是借尸還魂,生物學的角度看待問題會讓人覺得既樸實又透徹,人類很多社會理論架構已經推倒重來了,但我認為發源自達爾文、華萊士的.這一支研究社會的流派,剔除掉進化論身上雜蕪、偏見和保守后會走得更遠。

  每次讀德瓦爾的書,最令人愉悅的內容要數書中主角動物們令人大開眼界的表現。德瓦爾會從演化和認知的角度一步步探究。其中包括各種德瓦爾親身經歷和實驗和各種前輩觀察和故事。親身經歷自然格外鮮活,雖然是科研,但是寫起來頗為詼諧有趣。什么是“實地工作者入門禮”,就是野外親眼見證黑猩猩協同作戰抓猴子的奇觀,同時接受“黑猩猩興奮起來就會洶涌排便”的洗禮。本書的翻譯也保持了作者口語化,給人的理解很大壓力的連篇累牘式的分析,有少量知識基礎和探究人類情感本能的興趣,很容易和作者對上點兒的。作者帶著我們一起重新咋么人和動物行為背后的驅動力,就像是魚兒重新咋么水的味道。這些自然演化所塑造的力量如此基礎,以至于日常生活中幾乎不覺其存在,所以歷史上宗教和流派經常曲解,甚至完全無視人性不是一張“白紙”的事實。

  書名《共情時代》雖然有作者的期望與寓意,但是分析的過程依然是達爾文似的,對卷尾猴怒丟黃瓜以示抗議和部分黑猩猩主動要求分配食物給其他黑猩猩的行為的分析結果依然是“軟核利他,硬核利己”的結果,然后大自然所塑造的共情和公平意識有時還會讓我們和動物不計回報、借“情”發揮幫助他(它)人一把。人類和猿類能形成復雜的社會和群體就說明自私和社會性雖看似矛盾,但大自然手一定已將他們嵌合在一起,任何對單獨一邊的質疑和過于涇渭分明的劃分都過于偏激。

  《共情力》讀后感 6

  懂得共情的人,更受人歡迎。

  《共情力》是一本非常適合我們所有人去閱讀的書。書中為我們講解了如何與他人有效的溝通,并且教會我們如何做好“共情”。

  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有效溝通的基礎。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會讓我們在溝通和交流時產生一些障礙。

  而如何做好彼此之間的共同呢?答案就是懂得共情。

  本書的作者古宮昇,是一名心理學博士,也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在他工作的這20多年間,他不僅為日美兩國提供心理咨詢,而且曾經任教于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心理學系。

  通過作者專業的分析,我們能夠深刻的意識到我們在溝通中存在的問題。包括在日常對話中,可能存在的潛在問題。有的時候,我們不是內向,不會溝通,而是不知道如何去溝通。

  而這本《共情力》則很有效的幫助我們意識到溝通的問題,并且解決。比如作者指出,共情的人都有很多共性,懂得示弱,懂得關心他人,懂得如何傾聽等。

  本書提出了很多實用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去實踐和應用。比如“人們不喜歡被指責學會諒解會更受歡迎”,“人們喜歡獲得適當給予會更受歡迎”等方法。在溝通過程中,我們總是無法擺脫思維的定式。有些人在溝通過程中總會先想著自己,然后想著別人。這樣的溝通只會讓對方感覺更加不舒服。

  作者告訴我們,在溝通中,我們要學會先培養思維理念,也就是共情能力,然后再去培養人際溝通的技巧,加以實施強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去有效的溝通。

  還有一點,我覺得對我收益很大。那就是要學會在會承認自己的弱點。我之前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是會隱藏自己的.缺點的,因為覺得對方可能會有不舒服的感覺,所以都故意隱藏起來。但是在這本書中,作者建議我們學會不隱藏弱點和缺點,因為這樣很容易讓對方對有著同樣缺點的人有親近感。這樣的相處模式,會讓我們感覺更加放松,也會更好的溝通。

  共情式溝通是人際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這本書可以成為提升你溝通技巧的一本指導書,全書通俗易懂,并沒有很多的枯燥理論知識,更多的是讓我們了解如何用共情的方法,做到有效的溝通。

  《共情力》讀后感 7

  《共情提問》是日本谷原誠先生寫的。他是名律師,所以在提問方面很有心得。

  《共情提問》在前言講到了人的本質,人是自尊心的集合體,人不想按照別人說的去做,但如果是自己想的,就會很樂意遵守。要想影響別人的行為,不能靠命令。必須讓他自己這么想。

  想要影響別人,不能靠命令,要靠提問;想讓人聽話,必須提問;想讓人成長,也必須提問;想在人生中當勝利的一方,同樣得靠提問。

  這讓我想起了《高績效教練》里的一段話,你給別人提建議時,別人會認為那是批評或者指責,只有提問題,讓對方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事時,那才有可能影響別人。

  是不是很有同感,為什么我們講的話別人就是聽不進去?我們總會說,都是為了對方好,可是關鍵就是沒有讓對方意識到這是他/她自己的事。

  兩人任職的公司在他們進公司五年后業績開始惡化,十年間薪水都無法上漲,后來瀕臨破產的男子就問自己“為什么我會進這種公司?為什么我這么倒霉?”然后他就到附近的`酒館喝酒。

  同時,后來成為投資家的男子也問自己:“再這樣下去,公司一定會倒閉。我能不能利用之前的經驗創業,今后需要什么樣的產業?”他決定自己創業,并且付諸行動。

  到了四十歲,瀕臨破產的男子被公司外調到關系企業,實際上算是降職。他又問自己:“我怎么這么倒霉?老天有沒有眼?”然后,他又去酒館喝酒發牢騷。

  而同時,成為投資家的男子事業上了正軌,他又問自己:“我不可能一直這么賣命工作,也應該陪陪家人,有沒有不親自工作就能賺錢的方法?”

  他把公司賣掉了,賺了幾億日元,把這筆錢當資金,開始投資房地產。

  到了五十歲,他們在同學會上碰面了。一個是生活優游自在的投資家,另一個卻被公司裁員、瀕臨破產。這兩個人的差別在于他們問自己的問題。

  問題不是只能拿來問別人,也可以問自己。思考就是問自己問題。向自己提出好問題,就會往好的方向思考;提出壞問題,就會往壞的方向思考。問自己問題相當于掌控自己。

  看完這個故事,太讓人震驚了。被拒絕一千零九次,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像我這種不能接受拒絕臉皮薄的人實在太欠缺這種能力了。

  就像發明大王愛迪生失敗了幾千次、幾萬次才發明燈泡,不過他說“我并沒有失敗,而是發現了幾千、幾萬種不會成功的方法。”看事情的角度和心態決定了是否會成功。

  《共情力》讀后感 8

  “一道光芒閃過,我們的現實生活崩塌。這時你才意識到,你和他人實為一體!贝蜷_凱瑟琳.柯茜的《共情力》,就被這一句話共情到不能自已。平常因為工作太忙,利用春節期間難得的幾天假期,以輔導作業為名,同神獸一起學習、玩耍、做作業,期間情緒之跌宕起伏真是真是一言難盡。是娃智商不行?是娃習慣不好?還是自身耐心不夠?當情緒即將奔潰的時刻,讀完《共情力》后終于找到了答案。

  《共情力》是作者結合自身經歷來探索共情的作用,通過共情如何成為一個積極的共情式聆聽者,如何借助誠實、謙遜、接納、寬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寬恕8種行為來獲得共情能力,用共情這束光,穿透痛苦與恐懼的慢慢黑夜,找到我們生而為人的共通之處。我希望娃成為什么樣的人?我為娃現在做了什么?我以后打算怎么做?帶著這三個方面思考,在學思悟踐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我希望娃成為什么樣的人?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也不能免俗。對別人可以講,我希望娃成為一個快樂、健康、樂觀、向上的人,但其實心里還是希望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算自己做不到,也希望娃能超越自己,能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那個人。比如跳繩運動,自己還沒達到及格水平,卻希望娃可以拿滿分。面對一地雞毛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忘記了接納娃的沒那么好和自己的沒那么好。因此,共情的首要條件就是需要無條件的接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能讓靜待花開成為一句空話,要學會接納娃所有的不好和所有的不好,要從自身找原因,運用共情的力量共同成長。

  第二,我為娃現在做了什么?

  當假期結束的時候,我反省自己為娃做了什么?夢然醒悟后汗流浹背,才發現自己除了提要求以外,似乎什么都沒有做。即沒有寬容孩子,也沒有學會寬恕自己。對孩子的錯,除了埋怨、打罵,把寬容置之千里之外。都說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翻版,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有什么理由要求娃去做到呢?當習慣了“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思維的時候,似乎也忘記了給自己提要求了,早早地寬恕了自己,卻沒有學會寬容孩子。想想我現在為娃做了什么的時候,才發現一切語言在行動面前是那么的蒼白,我為娃現在能做什么?除了接納外,就是要學會寬容,要學會感恩孩子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我愿意學著同她一起成長。

  第三,我以后打算怎么做?

  劉墉曾說過“但凡人之為人,須倚內心之強大”,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內心強大才是最大特長。因此,在面對別人家娃的.現實情況下,我以后能為做的除了為她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以外,還要學會去傾聽,學會誠實,要堅定信念、充滿希望,要學會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要學會少提要求多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要學會誠實地與孩子溝通培養謙遜品質。只有自己的強大,才能鑄就孩子的內心強大。以后我能做的、打算做的,那就是笑著陪著看著娃慢慢長大,最終成為那個她想成為的人。

  共情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能力,但它的回報總是令人驚喜。我希望我能擁有這種能力,并愿意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永遠保持追求和尋找這種能力的決心與勇氣。一點讀書感悟,愿與二八班優秀的家長們共勉。

【《共情力》讀后感】相關文章:

共情力讀后感11-07

《共情的力量》讀書筆記02-23

與雪共舞與冰共情作文11-29

母子情作文(共14篇)03-30

共情是理解的橋梁作文(精選9篇)01-21

《共情的力量》讀后感11-07

《共情的力量》讀后感800字11-17

容易共情的單親媽媽難過心酸感悟集合12-17

一路陽光一路情作文共15篇05-31

鄰里情11-28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一级国产片在线观看免费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网站日本片 |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