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歡迎大家分享。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1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同學推薦了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最后一頭戰象》。期末考試結束,就如饑似渴地細細讀起來。
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但它只是動物。不過,在讀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情感。
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的,但它沒有,我想它一定是無法割舍戰爭時光,無法忘記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忘記。
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嘎羧的心里,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不是對自己戰績的驕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么可以做到永恒。但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己最珍惜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凈土。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因此,它二十六年來一直懷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為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都是那么渺小。
這也是一頭“忠誠”的戰象。“忠誠”是因為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希望自己是最后一頭戰象,希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當我讀到課文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著凝重的歷史,記載著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篇課文,令人回味無窮,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該有更深的感悟呢?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2
星期天,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叫《最后一頭戰象》的書,我馬上便津津有味的看起來,越看越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我一鼓作氣就把它看完了。它里面的故事分三段,第一段講的是象,第二段是豬,第三段是熊。這三段講的是作家沈石溪在西雙版納的真實經歷。
“象”這一段的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作者給小象拔刺,小象老哇哇地叫,公象把沈石溪給吊了起來,最后母象讓公象放下了“我”。以后小象再叫,作者就破口大罵,這雖然把小象給嚇住了,但是母象嫌“我”太粗暴,就沖著“我”的耳朵吼了一聲。于是作者就想怎么才能讓小象不叫,小象再叫的時候,作者就跟著叫,母象和公象覺得他和它們的小寶貝雙雙痛苦,挺滿意。這樣就順利地給小象拔完了刺。過了一些日子,公象和母象給了作者一個比冬瓜還大的野蜂窩做為“醫療費”。
“豬”這一段講的是作者養的豬—“黑旋風”成了野豬王的故事。
在“熊”這一段里,我最喜歡棕熊的故事了。里面的故事依次是:
一、為了避免兇手嫌疑,“我們”從金貓爪牙下抱走了小熊崽。
二、“小麗麗”睜開眼第一個看見的是“我”,這給它日后的生活帶來麻煩。
三、“我們”把熊崽還給母熊,“小麗麗”卻哭鬧著不肯離去……六、母熊又來找“我”,但這一次卻是要把它心愛的女兒永久托付給“我”。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動物也有感情,動物是我們人類的朋友,保護它們,是我們應當盡的職責!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3
暑假,我利用閑暇時間讀了這本書。書中寫了一頭叫作嘎駿的戰象。這本書講了,在1943年,象兵與日寇在西雙版納打了一仗,戰爭中,我方八十多頭戰象全部壯烈犧牲,人們為了紀念這些戰象,就在洛江邊挖了一個巨大的坑,把壯烈犧牲在戰場上的戰象埋葬,當在搬運尸體的時候,他們發現還有一頭受傷的公象。被發現的時候它已經渾身是血,奄奄一息了村名們把它運回了在寨子。回到寨子以后,受到了村名和波農丁精心的療養,過了二十多年,它已經非常衰老了,大家都覺得它不行了,但到第二天,它卻變得十分亢奮,反應非常反常,波農丁看到它,明白原來它想要自己的象鞍,波農丁為它披上象鞍。告訴村名它要回到它的象冢里去。
讀到這里:我明白了,嘎駿見到象鞍時內心的涌動著:對輝煌過去深深的留念與回味。
到了那里,它想到了與自己并肩作戰的戰友,來到石碑前,見它用腳開始挖土,伴隨著漸漸被挖出的土壤,它的身體也漸漸被淹沒,終于,一切都平靜下來了,什么聲音也沒有了,它死了,和自己的同伴永遠在一起了。
我明白了:它舍不得照顧,愛護它的村名和它的戰友們,它用這種方式表達了自己對村名和戰友得留戀與感激。我有很深的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50字我明白動物之間也有很深的感情。我們要尊重動物之間珍貴的情感。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4
暑假里,我讀了著名作家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最后一頭戰象》,剛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時,我覺得沒什么意思,但當我看幾頁后,感覺跟我想的恰恰相反,如果你打開了這本書,一定會看得停不下來。書中講述了一些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趣味事件,主要是大象、棕熊和野豬,因為作者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所以把文章內容寫得很生動,動物的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給大象拔刺這一章節。一只小象的前腿受了傷,母象和公象不忍心看到小象痛苦的樣子,便攔住“我”,讓“我”給小象治病,在給小象治療的過程中,小象難免會有疼痛,但是公象和母象不想讓小象受半點委屈,于是嚴厲的“教育”了“我”一番。從這一點我明白了不止人類之間有感情,動物們的“父母”也是會有愛子之心的。在棕熊的故事里,母熊也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小熊,把痛苦留給自己。
象警這一章節也令我非常感動,因為大象身體很龐大,所以它們不僅要照顧它們的同類,還當起了其他動物的守護員,有一天烈日如炎,河流干枯,只有一條河還流著一些水,但是那里面有好多只鱷魚,好多小動物都饑渴難耐,這時它們的救星--大象來了,大象們在水里圍了個圈,而且警惕性非常高,一只鱷魚都別想進來,動物們可以放心的在水里嬉戲。
從這本書里,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知道了很多知識,相信你們讀了也會喜歡這本書。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5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關于大象的課文——《最后一頭戰象》。作者沈石溪筆法細膩,描寫感人至深,同時又引人深思。
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戰象英雄——嘎羧,在自己的垂暮之年,沒有走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去迎接死神的到來,而是選擇了與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友在百象冢安息的一個感人的故事。
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覺得嘎羧有情有義。不僅知道回報對自己有恩的人,還十分重情義。它雖然只是動物,但在情感方面卻比某些人類好許多。難道不是嗎?現在的一些媒體上,比如《今日說法》、《焦點訪談》等電視節目,經常會播放因財產糾紛而導致的親人感情破裂;或者是一些不孝的子女不贍養父母……事實證明,現在的一部分人在這一方面確實連動物都不如!嘎羧在臨近死期之時還不忘記有恩于它的人們,還不忘記二十六年前的戰友們。嘎羧的.所作所為難道不引人深思嗎?
現在的社會雖然科技發達,處處不乏慈善家的捐贈,但是人們卻相互猜疑,生活中多數人處處勾心斗角。我想,如果唐僧來到二十一世紀,兩袖清風地去取經,他成功的幾率會是百分之幾呢?因此,為了營造一個和諧社會,我們為什么不能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微笑著面對周圍的每一個人呢?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6
我非常喜歡作家沈石溪寫的小說,最近又讀了他寫的《最后一頭戰象》一書,全書就像一塊磁石,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書中寫到了象、豬、熊的一些生活習性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故事,寫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讓我對自然界的動物有一次的深刻的了解。
讀完這本書后,我發現不僅我們人類會愛子心切,就連動物也不例外。比如《給大象拔刺》一文:小象的右前腿受了傷,公象和母象因為愛子心切,見到路上劫持了個人來替小象看病。因為小象傷的很重,在治療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疼痛,可公象和母象卻為此非常不滿意,嚴厲的懲罰了,救助小象的人。從這章故事中我體會到了公象和母象對小象濃烈的父愛和母愛。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生活在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濃濃的愛的包圍里。可是有時卻不知道珍惜,稍有不滿意便對家長發脾氣,想想真是慚愧。
從《象冢》這個故事里,我又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則--能力促進成功,想想我們自己的生活原來這樣的。只有這樣,將來才能有立足之地。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頭戰象》一文,故事中,講述了在戰爭中現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量將至。
這本書的故事還有好多,給我的感觸和認識也是顱多的,相信你,讀了之后也會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那里面眾多的動物朋友們的。沒有讀過此書的朋友們,有時間也去讀一讀吧!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7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含有深刻的意義:它不僅介紹了大象、棕熊、野豬的生活習性和聰慧,而且還在文中隱藏了寓意深刻的道理。
首先,我們要熱愛動物,就要和動物交朋友,不去傷害它、驚嚇它、再兇猛的動物都會對你產生某種好感,包括狗熊。沈石溪老師在考察狗熊時,經過一番周密觀察,他們猜測母熊遇到了意外,不然不會這么晚還不回窩,于是他就決定把小熊崽抱回觀察站,每天喂養它,直到有一天母熊嗅著人味兒來到觀察站要寶寶時,小熊又哭又鬧,不肯離去,原來它把好心喂養它的沈石溪老師當做媽媽了。可見動物和人類只要和諧相處是可以產生情感并依賴的。
我們不能光看到動物壞的一面,看待人跟動物一樣,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才促使人進步,而不至于使你像滑滑梯似的退步,從而產生傲慢的心態。
作為高等動物的人類似乎統治著低等動物,捕捉動物、喂養動物、甚至宰殺動物,用它們的血肉做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品嘗,用它們的皮毛做成人們喜愛的飾品享受,我反對這種扼殺生態平衡的霸道,地球也在警示人類對生態平衡的這種破壞,所以人們不能太貪婪,貪婪很可怕,貪婪是永無境止的,最終,貪婪會把那些無恥的人類送向罪惡的深淵。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很值得看,很有意義。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8
《最后一頭戰象》是著名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一本書,這本書的內容把我深深的吸引住了,書中介紹大象,野豬,狗熊的一些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沈石溪筆下栩栩如生。
在《給大象拔刺》這一章中,我發現不僅人類愛子深切,就連動物也不例外,這一章寫小象的右前腿踩到了釘子,痛的哇哇直叫,大象夫婦不忍心看小象痛苦的樣子,就到路上劫持了一個人來給小象拔釘子,從這就可以看出大象夫婦對小象濃濃的愛,想想現在的我同樣也生活在父母濃濃的愛中,可不知道珍惜,老是和他們吵架,想想真不應該。
在《象警》這一章中,我知道了,在動物世界里大象擔任著警察的工作,它們形成了一個包圍圈,讓小動物進入這里,這樣小動物就不會被外面的鱷魚攻擊,這是多么的偉大啊!
在《憤怒的象群》這一章中,我明白了動物也能關心同伴,人類殺死了一頭大象,其他大象就會來報復人類,從中,我還體會到了你對動物怎么樣,反過來動物也會同樣對你。
讀了這本書,我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動物,我愿意和他們交朋友。如果還沒有讀過這本書的朋友,那趕緊去讀一讀吧!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9
《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一共寫了三種動物分別是:象、豬、熊,其中我最喜歡熊這一部分。
熊這一部分共分三個故事,分別是:與狗熊比舉重、智取雙熊、棕熊的故事。棕熊的故事最讓我感動。故事主要講了作者和向導強巴在打獵時撿到一只小棕熊,他們把小熊帶到觀察站,養了起來了。當熊媽媽來找孩子時,小棕熊怎么也不走,最后還是被熊媽媽帶走了。又過了幾個月,熊媽媽來到觀察站,把作者領到山上,把孩子給了作者。原來母熊受到了豹子的攻擊,他和豹子大的兩敗俱傷。母熊又忍著痛,到觀察站來找作者,讓她來照顧孩子。
這個故事又讓我感動又讓我佩服棕熊媽媽,在孩子生存上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讓孩子自己生存,但孩子太小,會餓死;另一條路是給人類,如果給了人類,孩子有可能會被人類殺了,也有可能活著。熊媽媽知道,只有給人類,雖然很擔心,但是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生存的可能。
熊在人的心目中是笨拙的,其實熊非常聰明,訓練過的熊會表演雜技,我要對獵人們說:“不要在捕捉熊,要不然總有一天熊會滅絕。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10
我非常喜歡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最近又讀了他寫的《最后一頭戰象》。當我翻開書的第一頁時,這本書就像磁石一般把我深深地吸引了。書中講了象、野豬、熊的生活習性和發生在這些動物身上的一些故事。作者把它們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讓我對這些生活在大自然的動物們有了一次深刻地了解。
《給大象拔刺》一文講述了:一只小象的右前腿扎進了一根長鐵釘,公象和母象便到路上“綁架”“我”去給小象拔刺。由于沒有麻藥,小象在拔刺的過程中在不停地嚎叫,公象和母象以為“我”在趁象之危欺負它們的孩子,便給予了我一次次嚴厲地懲罰。刺拔完之后,它們給了我一窩蜂蜜后,就和小象一起離開了。這使我明白了:象也是有愛子心切和感謝之心的。
《象冢》使我明白了自然界的生存規律和人類的社會法則——弱肉強食、優勝劣汰。而《憤怒的象群》讓我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之大,《與狗熊比賽舉重》告訴我們世上沒有不可能做到的事······但不管是生活在大自然的哪一種動物,在我們人類的眼中,它們都是低賤的“禽獸”。但動物們一樣擁有感情、自尊,一樣想要被尊重,為什么不可以呢?
這本書令人回味無窮,發人深省,而且動物們都有如此高尚的感情,我們是否應有更深的感悟呢?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11
最后一頭戰象一文是沈石溪親身經歷寫出來的,充分寫出了戰象的生活習性和在戰場上立下的赫赫戰功。
“傣族的最高領主有一支威風凌凌的象兵,騎兵比起象兵,真是小巫見大巫,大象只要輕輕一掃,就有一大群馬倒下。因為馬只起到馱人的作用,不能攻擊。而大象不同,它可以用長長的鼻子來殺敵,用象蹄踩敵,直接參與戰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的撲向敵人,站塵滾滾,吼聲震天,勢不可擋。”沈石溪以介紹象兵為開頭,讓讀者耳目一新,訓練一只象兵參加戰斗是許多人沒有聽說過的。然后沈石溪又提起了戰象的豐功偉績后再進入正文。
沈石溪寫了自己在曼廣弄寨插隊落戶時見到的最后一只戰象,名字叫嗄羧,是當地村民在戰后發現的一頭已經奄奄一息的戰象。是當地村民一直供養著它,嗄羧在沈石溪落戶時還健在,已經五十多歲了。嗄羧脖子歪的厲害象嘴永遠閉不攏,整天滴滴答答的躺著唾液;一條前腿也沒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起路來躓躓顛顛;本來就很稀疏的象毛幾乎都掉光了,皮膚皺得就像脫水的絲瓜;歲月風塵,兩支象牙積了厚厚一層難看的黃漬。它是戰象,它是功臣,收到村民們的尊敬和照顧,從不叫它搬運東西,它整天悠哉游哉的在寨子里閑逛,到東家要串香蕉,到西家要筒泉水。就這樣,沈石溪插隊的第三年,嗄羧越發衰老了,食量越來越小,整天臥在說樹蔭下打瞌睡,皮膚松弛,身體萎縮,就像一只脫水檸檬。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12
寒假里,老師布置我們要去看一批有益的書籍,我就選了一本書名叫《最后一頭戰象》的小說。
這書作者沈石溪,原名沈一鳴,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兒童作家,他的創作以動物小說為主。本書的書名來自其中的一篇叫《最后一頭戰象》的文章,書中主要是講在我國解放前的西雙版納,那時傣族的最高領袖名叫召片領,他曾經擁有一支威風凜凜的象兵。所謂象兵,就是騎著大象作戰的軍隊。一九四三年,日寇侵占了緬甸,鐵騎跨進了和緬甸一江之隔的西雙版納邊陲重鎮打洛。象兵就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激烈的戰斗,最后,八十多頭戰象都中彈倒地犧牲了。召片領讓大家給他們挖了個巨坑,把陣亡的戰象埋葬了,還專門立了一塊碑:百象冢。可讓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一頭叫嘎羧的戰象僥幸得活了下來,他還常常都要去百象冢看望他已經犧牲的兄弟姐妹。
我深深地被這個故事打動,動物尚能懷有這種情感,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更要好好學習本領,每到清明時節,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烈士的墓前,深切緬懷他們的英勇事跡,把先烈們的遺志一代一代傳下去。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13
以前我總覺得動物沒有情感,沒人類這么聰明。但讀完這本書之后,我感受到了動物的恩、怨、情、仇。
這本書生動的描寫、講述了大象、棕熊、野豬。在《給大象拔刺》這一章,我體會到了大象媽媽和大象爸爸對小象的濃烈的愛。它們為了讓腳下扎了刺的小象不再痛苦,于是來綁架“我”來給小象“看病”。在拔刺的過程中,“我”弄疼了小象,象爸爸就把“我”“懲罰”了一頓。可見象父母對小象的愛。
在《棕熊的故事》這一章,我體會到了動物也跟人一樣,有母愛。熊媽媽為了熊寶寶生命、活著,就犧牲了自己。可見熊媽媽對熊寶寶的愛。
在《野豬王》這一章,我體會到了野豬也會感恩,“我”救了一個人,那個人為了感謝“我”,于是就送給了“我”一頭小野豬。于是“我”把它養大。到了殺豬的日子。開始殺豬了,那天殺的是花母豬,這是“我”養的野豬的心上豬。于是它就帶動全村的家豬集體“造反”,奪到山里去。它自己惹出來的事,涉及到了“我”的自由。野豬它自己卻冒險來“營救”我。可見野豬對“我”的感恩。
這本書像一塊吸鐵石一樣吸引著我,里面的故事那么的生動,那么的迷人。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象和熊有濃烈的母愛,野豬也有感恩。它們的感情深深的打動了我,從而讓我決定要堅持看完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的書。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14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書,是著名的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最后一頭戰象》。它是一本散文集,里面有很多個故事,但我最喜歡的是“最后一頭戰象”和“死亡游戲”這兩個故事。
“最后一頭戰象”主要講的是在戰場上唯一一頭沒有戰死的大象---嘎羧。它是一個象兵,戰爭結束后,好心的村民們治好了它,嘎羧不用去拉車,整天在村子里閑逛,到東家喝桶泉水,到西家要串香蕉,而這些只因為它是一頭戰象,非常受人們喜愛。就在嘎羧要死了的時候,它沒有走到遙遠而又神秘的象冢里去,而是帶上它的象鞍,回到了當年曾經浴血搏殺的戰場,并把自己埋在了那里,和它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因為它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戰士的身份。
“死亡游戲”寫了一條名為拉拉的警犬,他有一天要引大象進入籠子,而它自己還要逃出來,它想盡了辦法,最后終于引大象進入了籠子,可它自己在逃出來的時候,卻被大象扯住了尾巴,這使它非常想上廁所,過了一會兒,一泡惡臭的狗屎便噴到了大象鼻子上,而大象的嗅覺非常靈敏,便放開了拉拉,而拉拉也終于死里逃生了。
怎么樣,故事是不是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歡忠誠的嘎羧和機智的拉拉,小朋友們,你們如果也喜歡看的話,就趕緊去把《最后一頭戰象》帶回家吧。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15
我非常喜歡看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所以在暑假我就讀一本他寫的《最后一頭戰象》。
我原以為象的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的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
《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1969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后一頭戰象———嘎羧,它已經有50歲了。沈石溪與它成為了好朋友。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非常有精神,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了一雙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波農丁幫它穿上,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的跟在后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哪里埋了八十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德爾坑,黎明時它靜靜的躺在坑中和他的戰友永遠的聚在一起。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的感動,大象都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象、它們的友情有如此的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象、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拋去貪婪的想法,共同保護我們大自然中人類的好朋友—————大象。
【《最后一頭戰象》讀后感400字】相關文章: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課件09-19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12-21
《最后一頭戰象》家學反思12-25
《最后一頭戰象》說課稿及反思12-16
《最后一頭戰象》說課稿8篇11-05
《最后一頭戰象》說課稿7篇12-16
最后一頭戰象小練筆作文12-28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反思15篇03-03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15篇)12-21
最后一頭戰象教學設計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