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不再升——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月不再升——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這本書從圖書館里借來好久了,總算是花了幾天的時間把它讀完了。盡管我已經看過了它改編的電影,知道了故事里主人公的命運,但是在看完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很唏噓。為這書中的人未能和相愛之人相守、因死亡而別離而感慨萬千。
最先了解這個故事是從高中老師那里。那時我們正要放國慶假期,我們語文老師在課上向我們推薦的,老師叫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這部小說的改變電影來看。我其實是被這部小說的名字吸引的,當時就覺得《穆斯林的葬禮》這個書名很有趣。那時正是許嵩等網絡歌手大火的時候,他有一首歌就叫做《玫瑰花的葬禮》。我蠻喜歡這首歌的,所以對這本小說也充滿著好奇。不知是不是因為電影太長的緣故,還是因為電影拍攝的時間早的而畫質不好的緣故,我那個時候并沒有很認真的看完它。但是我還牢牢地記得故事的結局:電影中主人公韓子奇、梁君璧和他們的女兒韓新月最后都去世了,最后還剩兒子、兒媳和他們的孫子孫女及常年待在國外的梁冰玉。
盡管電影是基于小說改編的,但我想大致的結局應該還是一樣的。于是我抱著欣賞悲劇的心態打開了這本書。書的序篇是“月夢篇”,讀了序篇,若對故事有所了解的人不難看出里面的“她”是新月的親生母親梁冰玉,我不禁感慨:玉兒最后還是回來了。她并沒有忘記她最愛的女兒新月,也沒有忘記生她養她的故鄉。但是,玉兒啊,時隔二十幾年,早已物是人非,桑田亦變滄海了呀。這二十多年的海外漂泊,不知你有沒有動過想回家看看自己的親人的念頭呢?又是什么阻止了你回來的腳步呢?我想,你可能是覺得沒臉回來看他們吧,你心中的愧疚定是日日夜夜折磨著你吧。
冰心曾稱此書是“一本奇書”。冰心說過,“看了這本書,就如同走進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蔽矣X得她說的陌生是因為本書是一個回族作者寫的,書中描繪了許多關于回族的民族風俗習慣,我們漢族會對這些感到陌生。書中的主人公都是回族人民,除了韓子奇之外。但韓子奇一直也都把自己當做是回回的一部分,他也遵循著很多回回的習慣。雖然作者并沒有刻意去描繪回民的生存情況,但是這本書也能讓我們了解到許多關于回族人民的生活習慣的縮影。這樣更加吸引我去詳細了解故事的內容;鼗厥钦嬲\的穆斯林,他們信仰真主安拉,他們將以畢生的自律回報真主安拉的護佑。
縱觀全書,這是一部場面闊大的悲劇。魯迅先生對悲劇有一句精辟的概括: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給人看。而這部小說則在于摧毀主人公原本應當美好的生活來給人以啟示。本書通過一個玉器世家幾代的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詠嘆。這部《穆斯林的葬禮》,我反復閱讀,最后總是難免哀嘆。一個穆斯林的傳奇故事,兩代人的愛情悲劇,三代人的沉浮與共。通過韓子奇與梁冰玉、楚雁潮與韓新月的愛情悲劇,讓我們發出對命運艱辛的悲嘆。書里精心策劃的情節安排,月篇和玉篇交叉布局,讓我們能在不同的時間里了解不同的人的故事。先說韓子奇與“玉器梁”的牽連,韓子奇原本叫易卜拉欣,他的命定之路是跟著其“巴巴”吐羅耶定經歷千難萬險到達遠在阿拉伯的圣地麥加去朝覲穆斯林心中的.真主,而韓他卻因為摔壞了梁亦清的玉器留在了梁亦清的奇珍齋中。似乎韓子奇留在奇珍齋是命里無法逃脫的,留在奇珍齋學習琢玉技術也是他命里的定數。于是,故事的序幕便從韓子奇身上拉開了。一切,都是命里有時終須有,無法逃脫。
韓子奇在奇珍齋的命運是在梁亦清因勞累過度、吐盡心血而亡之后而發生巨大轉折的。梁亦清的玉匠精神非常令人敬佩。他花費三年時間,嘔心瀝血,日夜辛勞,好不容易就要將《鄭和航海圖》完工了,卻因勞累過度而猝死還把就要完工的玉器給砸損了。這真的是作為一個出色的玉匠的最大遺憾。梁亦清去世后,韓子奇和梁家一家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韓子奇跟了蒲綬昌三年,梁家一家人在梁君璧的堅持下也勉強過活著。在跟著蒲綬昌的三年中,韓子奇學會了很多東西,包括英語和經商之道。不得不說,韓子奇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他在三年里并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個玉匠而自甘墮落,而是默默地提升自己,豐滿自己的羽翼。從他離開蒲綬昌時說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因為害怕承擔師傅梁亦清留下的爛攤子,他其實只是想完成師傅未竟的事業。
韓子奇和梁冰玉的愛情是在抗日戰爭時躲避到倫敦時萌芽的。他們兩個的愛情應該是不倫的吧。姐夫和小姨子,這樣的不倫之戀,實在是令人不齒。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們兩個漂泊海外,無依無靠,只有兩個靈魂相依為命,愛情也就悄然來臨。我又不禁感嘆命運的安排太令人難堪了。兵荒馬亂的年代,無法揣測的命運無情地降臨,他們無法反抗,唯有相互取暖。在他們的結合之下,新月出生了。
新月,即初一時冉冉升起之月。寓意著新生。韓新月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女孩,她的身上有著朝陽的氣息。韓子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予在新月的身上,新月就像是他的新生。新月是一個很出色的女孩,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學。家里的爸爸哥哥都很為她開心和自豪。只有母親為她將要上大學而感到憂慮。母親的憂慮并不是害怕她即將要離家上學,而是覺得她一個女孩并不必要讀那么多書,覺得女子應該早日嫁人為好。新月為母親的不理解而苦悶,她苦苦思索也無法明了母親為何有這樣的想法。她覺得母親離她越來越遠,她無法也不太敢和母親溝通各自的思想。新月懷著苦悶的情緒來到北大,在看到校園和可愛的同學之后,新月的郁悶慢慢地散去了。上了大學,意味著她將有新的人生,新月對未來滿懷憧憬。然而,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上了不到一年學之后,父親的意外受傷讓新月受到了刺激,新月意外昏倒了。新月得了風濕性心臟病,這對新月一家人來說無疑是噩耗。新月是那么可愛的一個人啊,她陽光開朗,學習好,很受同學的喜愛。這么好的一個人,怎么會患如此絕癥呢!
命運的不眷顧,讓新月一家整日地愁云密布。盧醫生最后也對新月的病束手無策,新月的病情不久就惡化了,命運沒有眷顧她。她的老師也是她喜歡的人楚雁潮,在她生命的最后時間里仍在鼓勵她要活下去,新月做到了。新月在最后的時光里大多時間是笑著的,即使在知道了自己的母親其實并不是自己的母親,她的小姨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她都還對這個世界懷著希望。
新月是幸福的,被許多人愛著。父親母親、哥哥嫂嫂、楚老師和鄭秋思等同學都深深地愛著她。在她生病期間,他們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她。楚老師總會在有空的時候從學校趕來看她,和她說話。新月又是不幸的,她的親生母親是她家一個禁忌的存在,她在本應該綻放的年華患上了絕癥。新月啊,她的身上寄托著很多人的希望,她就是一道光亮。她的夭折,對家人來說就是一種毀滅。新月去世了,就意味著他們心中的亮光熄滅了,從此,他們心中一片灰暗。
雁歸有聲,潮來有汛,唯獨明月不再升,此后新月亦不再有。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新月下葬的時候,穆斯林的葬禮儀式進行到下坑時,要逝者親人下去試坑,楚老師越過天星為新月試坑,盡管這是不和穆斯林葬禮要求的,但天星不忍心阻攔他?吹酱颂帲也唤麥I滿眼眶。只是一個土坑,卻將生人與死人永遠隔開。
楚老師曾說過:“愛情,是一種信仰,它儲存在人最珍貴、最真誠的地方——儲存在心里,它和生命同在,和靈魂同在!毙略碌氖湃,是楚老師心中永遠無法言說的悲痛。我總在想,即使新月不成去世,他們也是無法在一起的吧。他們不僅隔著師生有別的身份,而且還隔著宗教信仰的不同。如此悲哀,不是死別,也會是生離!在新月去世的幾十年后,楚老師還去看望新月,他立在新月碑前,用小提琴彈奏著新月喜歡聽的《梁祝》。可見,楚老師對新月愛并沒有因為新月的逝去而消散,他的愛與新月的靈魂同在。
有時候,咀嚼悲劇,是一種對自己的心靈冶煉的過程,更是品味人生的過程。縱使這是一部悲劇,也不妨礙我們去諦聽它靈魂的聲音。
【明月不再升——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相關文章: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_800字01-22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_1000字08-16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通用15篇)08-19
【推薦】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11篇01-08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通用35篇)08-11
關于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800字10-18
讀《穆斯林的葬禮》有感作文800字05-22
讀《穆斯林的葬禮》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