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評課稿

時間:2020-09-26 16:22:38 稿件 我要投稿

諾貝爾評課稿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軍工裝備制造商和炸藥的發明者,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諾貝爾評課稿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諾貝爾評課稿 篇1

  文本也用較長的篇幅描寫了這一內容,這應該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聽了趙老師的這一堂課,我有這樣幾點感受:

  一、目標清晰過程簡約

  康德說過“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同樣沒有目標的指引,我們的教學沒有針對性和計劃性。聽了趙老師的剛才的介紹,我們了解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共有三個: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了解諾貝爾發明炸藥的艱辛歷程。3、體會諾貝爾目標專一、鍥而不舍的精神。目標的制定非常清晰而簡潔的,也是較全面的,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既有知識緯度的,又有情感、價值觀緯度的。在目標的指引下,趙老師在教學重點段落時設計了兩大板塊,一研讀第二段,概括諾貝爾在研制炸藥過程中主要經歷了那幾個過程?這一板塊實現了教學目標2。二悟讀第二段,交流感受深刻的地方,實現目標1和3。我覺得趙老師用簡約的設計代替了繁瑣的分析,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靜思默想中潛心匯文,在交流朗讀中傾吐感受,從而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二、關注細節體悟深刻

  過程簡約并不是說可以簡單,可以膚淺。如果說文字是有溫度的,那么我覺得標點是有個性的。在教學中,趙老師不僅引導學生關注文字,更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特別是文章的第8、9自然段,多處運用了感嘆號。教師引導學生去細細地品味,走入一定的語文情境去涵詠、體悟,感悟標點符號豐富的內涵,感受作者字里行間所要表達的情感,感受人物起起落落的情感跌宕,為學生讀好課文醞釀了感情。

  但我也有幾點想法與趙老師探討:

  建議:1、文章只是具體詳盡的描述了一次試驗性的大爆炸。而前面幾個過程寫得較簡略,也留下了一些空白之處。比如課文第六自然段,面對實驗室被炸毀,弟弟炸死,父親炸殘,此時,親朋好友會說些什么?諾貝爾心里會想些什么?我想,諾貝爾雖然是個科學家,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利用文本的空白之處,展開想象,在想象中經歷一次心理波折,從而更深刻的感悟人物的執著精神。

  2、任何一情感的抒發,都必須借助一定的語境。在教學中,趙老師已經關注到了標點符號,但如何讓學生更牢地掌握比運用這一技巧,我想課文的8、9自然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抓手。在這兩段中,多處地方運用了感嘆號,那是不是所有的感嘆號都表達了同一種情感呢?答案是不同的,在這里我們不妨引導學生借助一定的語境來深刻地體會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從而為讀好這一段話打好基礎。

  諾貝爾評課稿 篇2

  我們聽了許**老師《諾貝爾》第二課時教學,就我個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導學,生本課堂”這樣的課型模式,教學思路清晰,學生主體地位明確。我想:過去我們大多數老師上課都是根據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講深、講透、講全”,殊不知這樣繁瑣的分析不利于學生主體地位作用的發揮,學生學習興趣較弱。而在“三步導學,生本課堂”上,教學思路清晰,學生主體地位明確。大家回顧,剛才許老師從導入開始便抓住統領全文的一句話“為了發明炸藥,諾貝爾投入了他整個生命”,直奔文中的重點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學習,即任務一“聚焦實驗,感悟精神”的學習,緊跟著方法策略是“默讀3到9自然段,畫出最能震撼你心靈的語句,寫下自己的理解、體會、感受,而后小組內交流”大家看,目標任務明確而集中,方法策略得當而有效,一條主線貫穿全文的學習,簡約而不簡單,這都是許老師深鉆教材,細讀文本的結果。

  在小組匯報交流中,在小組長的主持下,“請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來讀”“我來交流”交流完后組內補充,再請全班同學補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總結,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我們小組再來讀”以往這些語言都出自老師的口,而如今已變成學生的課堂語言。這樣,開放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認真傾聽,積極發言,交流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我們還看到在重點段重點句的交流中,學生能聯系自己的實際對比談感受,抓人物動作、語言、神態來談,抓環境描寫來談,抓數字談,甚至有的同學不放過一個標點,(比如“,”“!”的體會)重要的地方做筆記等,學生能抓不同的點運用不同的方法談感受,這些方法的習得,都源于老師平時的悉心指導和扎實訓練。

  所以,學生今天大膽自信的表現自己,發言精彩紛呈,與我們老師許多節課的引導是分不開的。許老師的課給我們的啟示:我們要轉變教學理念,從關注“教師要講什么”到關注“學生學到了什么”上來。

  2、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高年級閱讀教學的策略,也是本節課第二大亮點。許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讀書,有默讀,自由讀,小組匯報讀,齊讀等,讀后談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讀,讀的形式多樣,讀的目標明確,讀的層層深入,在“任務一”交流中,時刻回讀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靈的句子后,及時引導小結:“這是一次————實驗”。既培養了學生感悟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積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讀這部分內容。反復的朗讀,不斷的感悟中,升華了對中心詞“整個生命”的理解,在諾貝爾遺囑和名言補充中,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學生心中,預期目標自然而然完成。

  3、讀寫結合在課堂上的落實。

  讀寫結合既是傳統教學的寶貴經驗,也是當前課改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提到寫這一表達訓練,我們好多老師認為就是將重點寫具體詳細,其實讓學生簡練的寫感受,寫批注,將全文言簡意賅的表達清楚,也是小學階段表達訓練的重要內容。

  本節課,許老師很好地抓住了課后練習“學寫人物傳記”這一訓練點,將讀與寫落到了實處。如何將一片長長的記敘文改寫成100字小傳呢?這及依賴于學生平時的閱讀積累,內化吸收、表達實踐,更需要老師精心設計、點撥、引導。

  所以,許老師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回顧:你對諾貝爾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隨著學生的回答,老師歸納板書,為“寫”的順利完成做了鋪墊,在學完重點部分后,學生正沉浸在對諾貝爾的敬仰之中,老師及時提出:“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偉人,為他寫一篇小傳。”并提問:“什么是小傳?怎么寫?”根據板書提示,引導圍繞“國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貢獻”來寫,這樣有情境的創設,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閱讀的積累,老師找準了合適的寫的時機,學生很快在課堂上完成了練筆,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讀寫結合的語文課堂。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老師評價點撥語言再豐富些,靈動些,再富有激情些,學習效果是不是會更好?我們剛開始嘗試小組合作,學生積極性很高,但活動怎樣再有序些呢?這些有待我們思考、改進。

  以上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敬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諾貝爾評課稿】相關文章:

將心比心評課稿01-20

梯形評課稿01-20

散步評課稿01-18

白鵝評課稿01-16

統計評課稿01-15

蒲公英評課稿01-15

趕海評課稿01-14

腳印評課稿01-12

回聲評課稿01-10

新疆評課稿01-09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影视 | 亚洲人成网在线播放观看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四区 | 只有国产99有精品视频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