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

時間:2025-04-29 17:45:54 歐敏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范文(精選6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寫一份教學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相信寫教學計劃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事情,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范文(精選6篇)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 1

  一、指導思想

  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加強學生體質訓練與體態訓練,同時在美學角度推化學生的素質成長與德育思想的滲透。轉變教學方式,用更直白,清楚的語言,形象的肢體動作來表達教學內容,易于較小年齡學生明白與接受,使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更要求用更細心、耐心的心態,手把手帶學生去練習,去進步,不斷的給于鼓勵,有信心的熟練動作的節奏和,展現自我,達到訓練體態的目的。利用好培養一些對音樂和舞蹈有興趣的學生,重視他們對音樂和舞蹈活動中主動參與,讓學生在音樂和舞蹈中啟發自己想象力創造出民族自身的舞蹈。在藝術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提高學生藝術的表現能力和藝術的創造能力,并且我們重點培養一些對藝術有天份的學生。使促進了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搖籃。

  二、重視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對形體訓練的愛好,形成持久的訓練習慣。形體訓練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堅持鍛煉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而興趣與習慣的養成又是在形體訓練參與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只有通過吩咐多彩的活動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才能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并使他們逐漸養成良好餓運動習慣。在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基礎上,還應該使學生懂得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使學生從形體訓練中受益。為形成良好的體形、體態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有飽滿的教學激情和教學智慧,而教學的智慧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探索、積累起來的;增強教師工作責任心、使命感,緊迫感、危機感,培養終生學習的習慣、堅持不懈地苦練段。而音樂舞蹈教育是學校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科,舞蹈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中起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舞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有助于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搞好舞蹈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抓課外活動

  學校舞蹈教育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處理好普及與提高、共性與個性、課堂與課外、長期與短期的關系,建立音樂(舞蹈、)特色項目,打造藝術優質品牌。

  四、舞蹈特長班計劃

  首先是舞蹈基本的訓練。少兒舞蹈基本訓練一般分為地面訓練、把桿訓練、中間位置訓練。地面訓練的內容包括頭、頸、肩、肘活動,勾繃腳、臥姿踢腿、跪下腰練習,通過這些訓練,能使學生身體得到較自然、全面的活動,增強動作關節的靈活性。把桿訓練的內容包括繃腳擦地、蹲、小踢腿、腰、大踢腿,這部分活動量大,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訓練效率。例如,在進行踢腿訓練時,有的學生怕踢腿疼,不舍得用勁,我就給學生講清楚踢腿練習的目的性,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只有腿的軟開度增強了,胯、膝、踝三部位的軟開度也隨之提高了。通過把桿上的訓練,能規范學生動作,提高動作的軟開度。中間地面訓練,主要是練習手位、腳位、手臂姿態、基本舞步等,通過學習能使學生了解身體各部位舞蹈動作的要點,使動作輕巧、敏捷、穩重、有持久力。例如我在教學生走步時,首先讓學生聽音樂走步,要合拍,能行進或原地走,然后隨著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動作水平的提高和方位知覺的發展,根據不同的音樂,表現不同的人物、不同情緒、不同節奏、不同特點等。為提高學生動作訓練的興趣,還可加入學生喜歡舞蹈小組合及游戲。使學生在愉快的模仿動作過程中,達到走步訓練的目的。

  總之,基本訓練教學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句話,即:動作要領先講清,精講多練不放松,勉勵學生勤練功,循序漸進量力行。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 2

  一、教學目標

  全面提升學生身體柔韌性、力量、協調性和控制力,夯實舞蹈基礎。

  熟練掌握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等多種舞蹈風格的基礎技巧和動作組合,實現技巧突破。

  培養學生規范的舞蹈訓練習慣和自我糾錯能力。

  二、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柔韌性訓練(第 1 - 4 周)

  每周 2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內容包括地面壓腿(前、旁、后)、踢腿、下腰、耗腰、開肩等基礎柔韌性練習,通過循序漸進的拉伸訓練,逐步增加身體的柔韌度。

  力量與控制訓練(第 5 - 8 周)

  每周 2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力量訓練涵蓋核心力量練習(如平板支撐、仰臥起坐、背肌訓練)、腿部力量練習(如深蹲、蛙跳、小跳組合);控制訓練包括舞姿控制(如阿拉貝斯、探海控制)、動作延伸控制等,增強學生的肌肉力量和身體控制能力。

  技巧組合訓練(第 9 - 16 周)

  每周 3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古典舞技巧組合:云手、圓場步、平轉、四位轉、大跳等;民族民間舞技巧組合(以傣族、蒙古族為例):傣族的三道彎組合、蒙古族的硬腕、馬步組合等,通過多樣化的技巧組合訓練,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和技巧水平。

  三、教學方法

  示范教學法:教師進行標準動作示范,讓學生直觀感受動作要領和舞蹈風格特點。

  分解教學法:將復雜的技巧動作分解為多個步驟,逐步講解和練習,確保學生掌握每個環節。

  糾錯教學法: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及時發現并糾正錯誤動作,強調動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

  四、考核方式

  平時考核: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出勤率、訓練態度、動作完成質量等。

  期末考核:學生完整展示所學的柔韌性組合、力量控制組合和技巧組合,由教師根據評分標準進行打分。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 3

  一、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的舞蹈編創思維和創新能力,掌握基本的編舞技法。

  提高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能夠通過舞蹈作品傳達情感和思想。

  引導學生形成獨特的舞蹈風格和藝術個性。

  二、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舞蹈編創基礎理論(第 1 - 2 周)

  每周 2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講解舞蹈編創的'基本概念、要素(動作、節奏、空間、表情等)、結構形式(如二段式、三段式)等理論知識,通過優秀舞蹈作品案例分析,加深學生對編創理論的理解。

  編舞技法訓練(第 3 - 8 周)

  每周 3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學習重復、對比、變化、遞進等編舞技法,進行動作元素的提取與發展練習、短句編創練習、舞段編創練習等,逐步提升學生的編舞技能。

  主題編創與藝術表達(第 9 - 16 周)

  每周 3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設定不同的主題(如親情、夢想、自然等),學生根據主題進行舞蹈作品的編創,并注重在作品中融入情感表達和藝術創意,通過排練和修改完善作品。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法:通過提問、引導等方式,啟發學生的編創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小組合作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小組,共同完成舞蹈編創任務,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反饋教學法:對學生的編創作品進行及時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改進。

  四、考核方式

  平時考核:評估學生在編創訓練過程中的參與度、創意表現和團隊協作能力。

  期末考核:學生展示自己編創的完整舞蹈作品,從編創創意、舞蹈技巧、藝術表達、完成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 4

  一、教學目標

  增強學生的舞臺表演經驗,提高舞臺適應能力和心理素質。

  培養學生在舞臺上的表現力、感染力和自信心,能夠出色完成舞蹈表演任務。

  讓學生了解舞臺表演的流程和要求,掌握舞臺表演的技巧和方法。

  二、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舞臺表演基礎訓練(第 1 - 4 周)

  每周 2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包括舞臺禮儀、表情管理、眼神運用、舞臺方位認知等基礎內容的學習和訓練,通過模擬舞臺場景進行練習,讓學生熟悉舞臺表演的基本規范。

  舞蹈劇目排練(第 5 - 12 周)

  每周 3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選擇適合學生水平和風格的舞蹈劇目進行排練,如古典舞劇目《扇舞丹青》、民族民間舞劇目《奔騰》等,在排練過程中注重舞蹈動作的準確性、表現力和團隊協作。

  舞臺實踐與演出(第 13 - 16 周)

  安排至少 2 次校內舞臺實踐演出機會和 1 次校外交流演出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舞臺環境中鍛煉表演能力,積累舞臺經驗。演出后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分析表演中的優點和不足。

  三、教學方法

  模擬教學法:通過搭建模擬舞臺,設置不同的表演場景和突發情況,訓練學生的舞臺應對能力。

  觀摩教學法:組織學生觀看優秀舞蹈演出視頻,學習他人的表演技巧和舞臺經驗。

  個別指導法:針對每個學生在表演中的`特點和問題,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訓練。

  四、考核方式

  平時考核:觀察學生在劇目排練中的表現,包括動作掌握程度、團隊協作、舞臺表現等。

  期末考核:根據學生在舞臺實踐演出中的綜合表現進行評分,評分標準涵蓋舞蹈技巧、舞臺表現力、舞臺形象、臨場應變等方面。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 5

  一、教學目標

  系統學習多個民族的民間舞蹈風格、文化內涵和舞蹈特色,拓寬學生的舞蹈視野。

  熟練掌握至少 3 - 4 個民族民間舞的基礎動作、組合和劇目,提高學生的民族民間舞表演水平。

  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

  二、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民族民間舞文化理論學習(第 1 - 2 周)

  每周 2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介紹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舞蹈起源和發展,以及各民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料加深學生的理解。

  單一民族民間舞訓練(第 3 - 8 周)

  每周 3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分別學習藏族、維吾爾族、朝鮮族、漢族秧歌等民族民間舞。每個民族舞蹈安排 2 周時間,第 1 周學習基礎動作(如藏族的屈伸、踢踏;維吾爾族的`移頸、翻腕;朝鮮族的鶴步、扛手;漢族秧歌的十字步、扭腰等)和短句組合,第 2 周學習完整的舞蹈組合或小型劇目。

  多民族民間舞綜合訓練與展示(第 9 - 16 周)

  每周 3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將所學的不同民族民間舞進行綜合編排,形成一個多民族舞蹈串燒或主題晚會形式的節目,進行排練和展示,強化學生對不同民族舞蹈風格的轉換和融合能力。

  三、教學方法

  文化導入教學法:在學習每個民族民間舞之前,先介紹其文化背景,讓學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礎上學習舞蹈,增強舞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對比教學法:對比不同民族民間舞的動作特點、節奏韻律、風格差異,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各民族舞蹈的獨特之處。

  實踐教學法: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民族民間舞的動作和組合,提高舞蹈技能。

  四、考核方式

  平時考核:記錄學生在民族民間舞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對舞蹈文化的理解、動作學習進度和質量等。

  期末考核:學生完整表演所學的至少 3 個民族的民間舞蹈組合或劇目,從舞蹈風格把握、動作規范度、表現力、節奏感等方面進行評分。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 6

  一、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突破傳統舞蹈思維,探索現代舞獨特的身體運動方式和表現形式。

  開發學生的身體潛能,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即興創作能力和藝術表現力。

  培養學生對現代舞藝術的審美和創新意識,形成個性化的舞蹈風格。

  二、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

  現代舞基礎理論與身體認知(第 1 - 2 周)

  每周 2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講解現代舞的發展歷程、藝術特點、創作理念等基礎理論知識,通過身體感知練習(如放松練習、身體重心轉移練習、身體各部位的獨立運動練習),讓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了解現代舞的身體運動規律。

  現代舞技術訓練(第 3 - 8 周)

  每周 3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學習現代舞的基本技術,如收縮 - 放松、倒地 - 爬起、螺旋運動、即興流動等,通過地面練習、站立練習和空間移動練習,逐步掌握現代舞的動作技巧和運動方式。

  即興創作與現代舞劇目排練(第 9 - 16 周)

  每周 3 課時,每課時 90 分鐘。

  進行即興創作訓練,通過設定不同的主題、音樂、道具等元素,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培養學生的即興表演能力。同時,選擇或創編現代舞劇目進行排練,將所學的技術和即興創作理念融入到作品中,提升學生的整體藝術水平。

  三、教學方法

  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感受現代舞的獨特魅力和身體運動方式。

  即興教學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發揮,進行即興創作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應變能力。

  合作教學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和表演,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探索現代舞的藝術表達。

  四、考核方式

  平時考核: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即興創作表現和對現代舞技術的掌握情況。

  期末考核:學生進行即興表演和現代舞劇目展示,從即興創意、舞蹈技術、藝術表現力、創新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

【舞蹈特長生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舞蹈教學計劃06-30

舞蹈教學計劃10-03

舞蹈教學計劃05-24

舞蹈教學計劃09-12

舞蹈教學計劃05-24

高三音樂特長生的教學計劃09-24

中班舞蹈教學計劃11-07

小班舞蹈的教學計劃06-25

小學舞蹈教學計劃09-28

舞蹈課程教學計劃10-25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人与 | 久久秋霞精品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网站在线不卡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专区 | 亚洲欧洲日本无在线码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