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揭曉歐陽修與范仲淹是什么關系?
歐陽修與范仲淹是什么關系?這個問題一直困惱著人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揭曉的歐陽修與范仲淹是什么關系,歡迎大家閱讀。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的故事有很多。范仲淹家世不是很好,他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生活艱苦。但他卻樂觀向上,刻苦讀書。他年少時在應天府書院讀書的時候,晝攻夜讀,面對觀望皇帝的眾人,他沒有隨波逐流,只道:日后再見,也未必晚。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他在年少時就已目光長遠。做官后的范仲淹不辭辛勞為民治堰,整治學風,深得百姓愛戴。范仲淹的故事中指出他官運鼎盛時期是他經晏殊推薦后任右司諫,上書言事無所畏懼,多次犯言直諫,被讒受貶,卻至死不悔,可謂“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后來李元昊稱帝謀反,他平定叛亂,駐守邊陲立功,國家卻因邊防開支過于龐大而元氣大傷。他就認真總結提出改革,還得到了皇帝的允許。但改革損害了貴族官僚的利益,他們勾結在一起在皇帝面前說傅作義的壞話,致使范仲淹被貶為知州。被貶期間的范仲淹應滕子京邀約寫下《岳陽樓記》。
而范仲淹的故事中最令人感動的是那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是他一生追求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徐州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范仲淹的故事至此終了。他一生憂國憂民,值得后世的人們尊敬與學習。
歐陽修,號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做滁州太守時寫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記》,在其遠在京城之外時,寫下了不少名篇,流傳至今。那么歐陽修與范仲淹是什么關系呢?歐陽修參與范仲淹變法,受到牽連,被貶成為縣令,在此期間廣游名山,寫下不少文章,也是北宋文學史上最早開創新一代文風的領袖,他所作散文語言簡潔凝練,卻又不失風骨,繼承和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在此基礎上革新,新的一種散文體應運而生。后人將歐陽修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歐陽修的成就不僅僅在文學上,他通曉史書,主持修撰《新唐書》,歐陽修用易懂的詞語,一改當時宋代文壇生僻難懂,空話滿篇的文風,使得大家都能讀懂這本書;歐陽修以翰林學士的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招考了蘇軾兄弟,曾鞏等人,對北宋的文壇產生很大影響。
范仲淹也是北宋時期人,曾作“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力主改革,卻屢遭奸人所害,數次被貶。64歲時病逝于滁州,著有《范文正公集》傳世。范仲淹雖然比歐陽修大18歲,但二人卻是忘年之交,他們政見一致,興趣相投,彼此欣賞,范仲淹仕途坎坷,幾次被貶之時,受到排擠壓迫的時候,歐陽修幾次仗義直言,為其抱打不平。兩人交情深厚,才情豪邁,同一時間寫下《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兩篇著名散文,范仲淹病逝后,歐陽修悲痛難當,失去這一知己好友后,歐陽修的思想趨于保守?梢姎W陽修與范仲淹的關系非同一般。
知識擴展:歐陽修是書法家嗎
歐陽修,他的表字為永叔,他的號是由他的著作《醉翁亭記》中取得,醉翁。他是我國古代宋朝時期非常著名的大文豪,他與蘇軾等人一道被稱為“唐宋八大家”。歐陽修揭開了宋朝文學蓬勃發展的序幕,他的文章非常的出名,但他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也非常大。
歐陽修寫的文章非常多,許多文章令人難以望其項背,也使得他的文章名垂千史,成為了著名的大文豪,受人崇敬。使得他名聲大振的不僅是他的文采,也包括他的書法。如果他的字潦草不堪,他的文章沒人能看懂,又怎會大受好評。自古成名的文豪多數是書法家,歐陽修也不例外。他的字跡清晰,筆鋒剛勁,深得顏真卿的真傳。從古流傳至今的歐陽修真跡,秀麗中帶著剛勁,剛勁中帶著秀麗,飄逸中帶著些許嚴謹,嚴謹中不乏靈性。歐陽修沒有像其他大文豪蘇軾等人一樣,書法上有過多稱贊。但是他的筆跡也非常獨特,雖然不及他的文章出名,但是也是一代書法大家。他的筆跡有顏真卿的特點,其中也有不少的他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性格也反應在筆跡上面,字如其人大約說的就是歐陽修。
歐陽修的書法獨具特色,一撇一捺都有他自己的印子,他的每一個字都映射了自己的性格。嚴謹中略帶飄逸,清晰中也有一種別具匠心。他的字是他的影子,也是那個時代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