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在實施的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現代語文教學應該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教師在課堂上若能適當、適時地運用“旁逸”藝術,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平時,我們盡量精心設計導語,注重啟發教學,采用猜測想象,踐行商討教學,就會靈活駕駛“旁逸”藝術。
【關鍵詞】旁逸藝術 課堂教學 激發興趣 發展能力
【正文】最近在網上無意看到“語文教學方法之四十--課堂教學的旁逸藝術”,引起了我的關注。 所謂“旁逸”藝術,就是“繞彎子”,向目標迂回前進,讓學生在“繞彎子”中接受知識,發展能力。換言之,就是變直接講讀為間接學習。這里的“逸”就是超出,不拘泥于文本。在教學中,圍繞課文內容適時適當地“旁逸”一下,更會使教學渠道暢通,使學生輕松容易地理解課文內容。我認認真真地拜讀了這幾篇文章,感慨頗多,也受益匪淺。
那么,在課堂上如何才能實施“旁逸”藝術呢?下面就我個人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設計導語,是“旁逸”藝術的基本表現。
良好的課堂導語不僅能先聲奪人,如磁石般吸引住學生,而且能有效地消除其他課程的延續思維,為新課的展開預設良好的教學氣氛,開啟學生的心理通道,給教學定下成功的基調。在語文課堂實踐中,我發現優良的導語應具有導控、指向、新穎和精煉等特性。教師要根據導語的這四個特性,去設計每一堂課的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活動的順向心理定勢,形成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從而迅速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一個好的導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主題的認識,還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語文是學習和工作的基礎工具,它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實踐性。通過語文教學,還能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等教育。但是,要上出一堂能夠吸引學生的語文課并非一件易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往往方法單調、缺乏一定教學手段的語文課是很難吸引學生一節課的。因此,只有教學手段多樣化,輕松豐富有趣的語文課才能深入學生心中,使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好的開頭猶如高妙的棋手下棋,第一著棋就能為全局的勝利奠定基礎。我們教師可以因課而異、因時而異,切不可機械模仿、千篇一律;更要考慮施教對象的身心、知識、閱歷等多種因素,在新課導入這一環節上多費些心思,精雕細琢,使其成為“鳳頭”。
二、注重啟發教學,是運用 “旁逸”藝術的具體措施。
我覺得要想真正運用“旁逸”藝術,課堂上關鍵在于啟發。記得有這樣一句話:課堂上,差的老師會敘述,一般的老師會講解,良好的老師會提問,優秀的老師會啟發。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學校乃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那么啟發式教學就更應該是課堂教學藝術的主旋律了,也應是“旁逸”藝術的主骨格了。因為啟發式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法。啟發式的方法多種多樣,如:激疑啟發式,即激發學生的疑問,使其“于無疑處生疑”,把學生引進路轉峰回的岔道口,促使他們去動腦筋。當學生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因勢利導,抓住機會釋疑,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又如:情境啟發式:即借助大自然和人為的情境,把學生帶進與教材內容相關或相應的氣氛中,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反饋,從而喚起豐富的想象。再如:比喻啟發式:即用具體的,形象的事物作比喻,使教學生動活潑。總之,啟發式教學有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啟發式教學的成功與否與“四給”有關。所謂四給:即給學生說、想、看、練的機會。通過“四給”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感官和思維器官的積極性,誘導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比如啟發學生“說”。學生說話,有多種形式,課堂上說,討論問題時說,教師提問時說。無論哪種方式“說”,都是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的。上課開始時,可先由教師提上次課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回顧、溫習所學知識,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對話,使學生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系。
三、采用猜測想象,是內化“旁逸”藝術的有效手段。
如果上課都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未免單調乏味,不妨“旁逸”一下。如:
1、 猜上課內容。
請學生猜測內容容易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猜中的學生自然高興得意,其他同學也覺得挺新鮮。教師對學生的猜測過程可以作引導性提問,指導學生回顧思維過程,并展開討論,這樣得到的才會是比較“合理”的猜測。但在細節問題上,又應該讓學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學生越愿猜,越猜學習興趣越濃,與老師感情越近,對內容理解得越深。
2、猜動作。在解釋詞語時,如果學生遇到了困難,教師可以以一些動作進行暗示,讓學生說出答案。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而興趣的激發往往建立于對新奇事物或未來世界探索的渴望心理上。猜測具有多向性,對學生來講,猜測出某些現象、問題具有新奇之感,進步之悅,成為驅使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探求知識。因此,適時地猜測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3、 猜語言。
老師在闡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時,可在中途突然停頓,讓學生續說。這樣做也能鍛煉學生說的能力。我們知道,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目的所在,是衡量學生素質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準繩。“說”能表達自已的思想和情感。“說”是人們最基本的語言交際行為之一,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重要工具,還是展示自身價值創造社會價值的重要媒介。所以在這時戛然而止,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點,而且培養了學生說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當然,課要上得有趣,引導學生想象課文內容也是一種辦法。即:力求把單調的文字符號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的熒光屏上放映出來。
四、踐行商討教學,是實施“旁逸”藝術的價值所在。
語文課怎么上更符合學生的實際,這就要多和學生商討,商量商量,符合學生實際了,學生上語文課的興趣就濃。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最有效的學習是學生主宰學習過程的學習。而商討教學恰好要求我們的教師將學習過程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進來,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抓住商討的內容與環節,及時調整教學,使課堂教學中充滿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學到知識,張揚個性,發展自我。與學生商討是民主治教的體現,也是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一種手段。在課上,我與學生商討出:①讓學生走上講臺當老師去完成教學任務,這一般應選擇一些較易的文章或講授內容;②讓學生自己分析總結課文;③教師在課堂上不給指令性作業或少給指令性作業,增加彈性作業的份量;④對作業,學生之間互改、互相出題考查學習效果,等等。
總之,教師只有靈活地運用課堂教學中的“旁逸”藝術,才能把課上得別開生面,有聲有色,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氣氛才會活躍,學生情緒也會輕松愉快。
【參考文獻】《學生能力培養與訓練實用全書》(人民中國出版社)
《中小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當代世界出版社)
《語文課堂教學藝術漫談》(語文出版社)
[也談小學課堂教學的旁逸藝術(人教版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旁逸斜出造句
2.小學課堂教學論文
3.生物課堂教學論文
5.課堂教學論文
8.藝術教學論文題目
10.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論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