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草園 教學設計 (西師版六年級上冊)

發布時間:2017-5-1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童年的歲月是如詩的歲月,童年的季節是夢幻的季節。童年就似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永不消失。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魯迅先生也不例外。說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里卻是另外一道風景。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童年,去領略那道風景。

  二、默讀文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

  三、精讀“百草園”這部分內容,品味作者的傳神描寫,感受其愉悅的情感

   1. 針對第2~4段交流各自喜歡的理由。

   2. 分組(分節)活動,品味其中準確傳神的描寫。

     選第2段的:

     要求了解景物特點,什么季節,作者寫景的角度、順序、詳略等。

     選第3、4段的:

     要求抓人物動作描寫,了解捕鳥的過程。

     注:小組活動有人作歸納記錄。如第2段歸納出寫景的順序,第3、4段摘出關鍵的動詞等。

   3. 交流分享。教師適當板書,再次歸納學生的認識。

   4. 教師小結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同時明確:成功的描寫應該是在有感情的基礎上,通過仔細觀察,選擇適當的角度,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進行描寫。

  四、學習第5段,體會作者情感

   1. 自讀第5段。

   2. 交流體會。

  五、作業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我的百草園》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魯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我們都經歷過童年,也有許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請你也準備一個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斷,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當然,要有一定的描寫,可以仿寫。讓我們看看誰的那道風景最美。

    有條件的上網查詢資料,更多了解作者。

教學目標

   1. 自主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百草園帶給“我”的快樂,感受課文表現的兒童情趣。

   3. 學習作者觀察百草園景物的方法和用詞的精當。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自主積累。

  教學準備

   了解魯迅生平,課外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材簡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性的敘事散文,是魯迅先生42歲時“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用一顆童心去回憶的童年生活。通過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和三味書屋里枯燥無味的生活的比較,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的生活的情趣,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的束縛和損害。教材節選了這篇散文的前半部分,該部分描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處處表現出兒童好奇、求知的心理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開篇“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緩緩開始了深沉的回憶,接著用新鮮好奇的語氣描述百草園的美麗景致,后來又眉飛色舞地講述捕鳥的經歷。講完了百草園的樂,敘述人語氣一轉,變得沮喪起來: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埋怨、疑惑、自責、懊悔都沒有用,只好滿腔遺憾地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百草園景物的方法,和在描寫時以準確的詞語來表現景物特征的方法。在對春天的百草園的描寫中,作者不露痕跡地使用了許多技巧,顯得渾然天成:一是羅列了許多事物,但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兩個“不必”是簡略列舉,表現百草園的景象繁復多變,美不勝收!皢问恰敝,重點表現兒童的探奇欲望。二是觀察角度不斷變化,動態靜態描寫得錯落有致。作者手中的筆引導我們的目光從地面上的菜畦向上望到空中的桑葚,再由樹上的鳴蟬落到菜花上的黃蜂,又隨云雀直射向云霄;而泥墻根一帶先介紹動物再說明植物。三是描寫層面各異,用詞簡潔形象。文章從顏色、形狀、聲響、體態、動作、味道等不同方面描寫事物;用“碧綠”“紫紅”“肥胖”修飾菜畦、桑葚、黃蜂;用“鳴”“長吟”“竄”“伏”描寫動物的聲響和動作;用“光滑”“高大”“纏絡”形容靜物的外表形狀;用“肥胖”“臃腫”表現體態;以“低唱”“長吟”“彈琴”再現百草園的靜謐和動物們的安詳自由;“又酸又甜”的滋味叫人仿佛正含著桑葚或覆盆子,滿口生津。學習冬天捕鳥部分則提示學生抓住動作描寫,引人入勝,使平時無味的百草園也顯得生機盎然,趣味無窮。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解讀與提示

  * 第1段破題,以成年人的語氣講出百草園在作者記憶中的親切感覺。

  * 第2段描述了一個生機盎然的百草園。魯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寫百草園的物什之多。“……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這一層是靜物描繪,以各種靜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進行粗線條的描寫。“也不必說”引出百草園里的動物,長吟的鳴蟬、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簡單地選取三種動物,各以其“叫”“伏”“竄”的代表性動作來描寫,說明這些動物在百草園中的生活是多么的自在。這里雖然用的也是鋪開的寫法,但是魯迅用得卻很簡明。“也不必說”也是欲揚先抑,為下文作鋪墊。魯迅這寥寥幾十個字,百草園里各物的形影聲色便如活了一般。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魯迅極為出色的描寫能力。要引導學生讀句子,想象畫面,體會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接下來“單”字一轉,引出園子的泥墻來寫。不寫園子而寫墻,墻竟然也是能給孩子帶來樂趣的場所,用的是烘托旁襯法。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既是擬人狀物,又暗示出園子里既是各種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樂園。從蜈蚣、斑蝥到何首烏、覆盆子,這里的動物和植物都讓孩子感到新鮮。單是泥墻就有如許的樂趣,我們自然就會想到,這百草園會給孩子們帶來多少快樂了。

  * 第3段寫冬天的百草園。先指出它比較無味,然后寫下雪帶來的樂趣,寫捕鳥,又先寫不宜拍雪人,塑雪羅漢。這樣寫費字不多,卻把兒童愛玩的特點都寫出來了。教學“捕鳥”一情節時讓學生先讀課文,找出文中寫捕鳥方法的動詞,分析這些詞語的作用。作者用“掃開”“露出”“支起”“撒些”“系”“牽”“看”“走”“拉”“罩住”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這個環節可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適當加以點撥;通過討論讓學生合作學習,既發揮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又可以使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 第4段回憶了閏土的父親教“我”捕鳥的事,表現了兒時天真與貪玩的個性。

  * 在回憶了百草園的樂趣以后,魯迅用了一種情境突轉的手法,引出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講述他的學生生活:“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作者先以兒童哀傷的語氣發問,家里大人為什么送他入學?然后,連用三個“也許是”來加強兒童對成年人意圖的揣測和不信任。

  “再見,我的蟋蟀們!再見,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的語氣是孩子式的,強烈地表達了作者離開百草園時依依不舍的心情。* 本課生字字形比較復雜,讓學生自主識記。

  注意“攢”的讀音是,與“贊”字區別。

  * 課后第1題和第2題與教學同步進行。既要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又要學習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 課后第3題旨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 選做題可在學習完全文后和大家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我的百草園 教學設計 (西師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西師版分數除法課件

2.小學西師版數學課件

3.西師版認識人民幣課件

4.西師版認識鐘表課件

5.西師版除法的初步認識課件

6.西師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課件

7.西師大版《奇妙的橋》說課稿

8.西師版美麗的祖國課件

9.七年級《比較》教案西師版

10.一棵橡樹西師版教案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综合色天天鬼久久鬼色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播放 |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不卡 | 亚洲性色AV乱码字幕无线观看 | 伊人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