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精選6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大家逐漸認識到制度的重要性,制度是維護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們做事的底線要求。到底應如何擬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 1
一、組織領導
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加強雙向轉診管理,高度重視雙向轉診工作,將其作為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精心謀劃,合理安排,狠抓落實,由科室主任帶領全科醫護人員具體落實、把雙向轉診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雙向轉診程序
轉入病人:接上轉單后在辦公室進行登記,門診就診者免收掛號費,實行優先就診、檢查、交費、取藥;提供預約門診檢查;組織會診;需住院者優先安排、由辦公室協調處理住院事宜,安排專人送至病區。
下轉病人:符合下轉條件者,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填寫下轉單上報辦公室,辦公室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聯系同意后,由醫院安排患者附帶診斷證明、輔助檢查、治療方案、預后評估及診治醫生姓名、聯系電話等資料轉送社區。
三、雙向轉診條件
1、上轉條件(除急診搶救外)
①、各種損傷(工傷、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燒、燙傷等)、急性中毒(毒物、毒氣、毒品等)傷情嚴重或較重者;②、各種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③、急慢性疾病,病情較危、重者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難以實施有效救治的病例;
④、診斷不明確或常規治療無效的病例,疑難復雜病例;
⑤、甲、乙、丙類傳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療的新發傳染病人;
⑥、精神障礙疾病的急性發作期病例;⑦、患惡性腫瘤需要手術、化療者;
⑧、疾病診治超出本機構核準診療登記科目的病例,因技術、設備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處理的病例。
2、下轉條件(在向患者或家屬說明轉診優惠政策,征得同意后)
①、各種危重癥患者經救治后病情穩定進入療養康復期的.病例;
②、診斷明確,不需特殊治療或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
③、手術愈合后需要長期康復的病例;
④、各種惡性腫瘤病人的晚期非手術治療或臨終關懷的病例;
⑤、老年病人護理和照護;
⑥、心理障礙等精神疾病恢復期可以在社區進行恢復性治療的病例;
⑦、經治療后病情穩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屬要求繼續康復治療者;⑧、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病人;
⑨、甲類及參照甲類傳染病管理的乙類傳染病需治愈后才能出院,其他乙類傳染病人及住院治療的新發傳染病人和丙類傳染病人經治療后癥狀緩解或癥狀較輕,且接觸隔離期者;肺結核病經定點診療醫院治療出院后實施督導管理者。
四、加強管理與監督
1、宣傳: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醫務人員充分認識雙向轉診工作的重大意義,明確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增強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2、加強溝通協調:全院各部門互相配合、溝通協調,作好轉診銜接工作,確保轉出方、轉入方及被轉者三方滿意。
3、開展督促檢查:采取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辦法,加強雙向轉診工作的督促指導,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將檢查考核情況通報全院。
雙向轉診流程圖
實線表示上轉過程;虛線表示下轉過程.
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 2
為了給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連續性的醫療服務,進一步加強我院與上、下級醫院之間的聯系,逐步形成一個有序的轉診網絡,特制定本制度。
一、高度重視雙向轉診工作,對于只需進行后續治療、疾病監測、康復指導,護理等服務的患者,醫院應結合患者意愿,宣傳、鼓勵、動員患者轉入相應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下級醫院完成后續康復治療。
二、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加強雙向轉診管理,將其作為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醫院成立雙向轉診領導小組,業務副院長為組長,醫務科科長為副組長,各臨床科室科主任為成員。
三、雙向轉診協議醫院雙方要保持通訊暢通,遇危、急病人和大批傷員時直接溝通,建立急救綠色通道。
四、我院負責接收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診的患者,上級醫院轉回的病情穩定患者,使轉診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如遇急重癥患者,根據病情,協議醫院撥打我院急診科急救電話或將病人轉入我院急診科,急診科任何醫務人員不得延誤及推委病人,要保證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轉診預約專線電話。
五、根據患者病情需要,病房科主任或診療組長認定確需要轉出的病人,需與上級醫院或下級醫院做好聯系,保證病人在轉出過程中病人的安全。
六、轉診程序
(一)轉入病人:接轉診病人后,在急診科進行轉診登記,實行優先就診、檢查、交費、取藥;需住院者優先安排。
(二)轉出病人:根據病情,需要轉到上級醫院進一步治療的患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屬同意后,科室醫生進行登記、填寫轉診病情介紹單,聯系好上級醫院,醫護人員要護送患者轉院,確保患者安全轉入上級醫院,并做好病情交接工作。符合下轉條件者在征得科室主任同意、患者及家屬同意后,由科室醫生進行登記、填寫轉診病情介紹單,并聯系好下級醫院。由患者家屬附帶相關診療資料,將患者轉送至下級醫院。
七、雙向轉診需具備的條件
(一)轉上級醫院條件(除急診搶救外)
1.由于我院治療條件有限,不能實施有效救治,且轉運途中風險相對較小的患者;
2.多次診斷不明確或治療無效的病例,疑難復雜病例;
3.甲、乙、丙類傳染病及其他需要住院治療的.新發傳染病人;
4.疾病診治超出我院核準診療登記科目的病例,因技術、設備限制或其他原因不能處理的病例。
(二)轉下級醫院
1.各種危重癥患者經救治后病情穩定進入療養康復期;
2.診斷明確,不需特殊治療或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
3.手術愈合后需要長期康復的患者;
4.老年病人護理和照護;
5.心理障礙等精神疾病恢復期可以在社區進行恢復性治療的患者;
6.經治療后病情穩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屬要求繼續康復治療者。
八、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使醫務人員充分認識雙向轉診工作的重大意義,明確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增強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
九、定期與簽訂雙向轉診協議的上下級醫院進行溝通,加強聯系,改進轉診協調配合能力。
十、全院各部門互相配合、溝通協調,作好雙向轉診銜接工作。各科室醫務人員要做好轉診登記。醫務科采取定期檢查與隨機抽查相結合的辦法,加強雙向轉診工作的督促指導,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將檢查考核情況納入月考核。
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 3
雙向轉診,即社區醫院的危重病人“上轉”醫院,醫院康復病人“下轉”社區醫院,達到優勢互補,醫療資源共享,降低醫療費用,方便患者就醫的'目的。
一、醫院應將下列患者下轉至社區醫院:
(I)各種危、重癥患者經過救治后,病情穩定或緩解進入療
養康復期者;
(2)診斷明確,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
(3)各種惡性腫瘤的晚期臨終關懷;
(4)老年護理患者;
(5)經治療后病(傷)情穩定具有出院指征,家屬要求繼續康復治療者。
二、社區醫院對下列病情較重者,應及時上轉到醫院:
(1)各種損傷(工傷、交通事故、房屋倒塌、燒、燙傷等),傷情嚴重或較重者;
(2)各種急性中毒(毒物、毒氣、毒品等)癥狀嚴重或較重者;
(3)各種原因致大出血、咯血者;
(4)急、慢性疾病,病情較危、重者;
(5)診斷不明確或常規治療無效的病例,疑難復雜病例;
(6)凡屬《手術分級管理規范》的甲、乙類較大手術病例;
(7)患惡性腫瘤需要化療者。
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 4
一、目的
為建立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 的就醫新格局,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特制定本雙向轉診制度。
二、轉診原則
患者自愿原則: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屬的意愿,在轉診過程中詳細告知轉診原因、目的及預期效果等信息,確保患者及家屬理解并同意轉診。
分級診治原則:依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和復雜程度,按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進行轉診,實現各級醫療機構間的有序銜接。
安全便捷原則:以保障患者安全為首要前提,確保轉診過程順暢、高效,減少患者在轉診過程中的等待時間和轉運風險。
資源共享原則:促進上級醫院與社區醫院間的醫療資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
三、轉診條件
上轉條件
臨床各科急危重癥,難以實施有效救治的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大出血等。
受診療條件限制不能診治的疑難復雜病例,如病因不明的長期發熱、罕見病等。
突發公共衛生和重大傷亡事件中,處置能力受限的病例。
因技術、設備條件限制不能處置的病例,如需要進行大型手術、特殊檢查等。
疾病診治超出本機構核準診療登記科目的`病例。
需要到上一級醫療機構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的病例,如某些需要借助高端影像設備或特殊檢驗項目確診的疾病。
其它原因不能處置的病例。
下轉條件
診斷明確,不需特殊治療的患者,或診斷明確,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病情穩定期患者。
自愿要求轉回社區醫院后續治療或康復者。
需長期護理和照護的老年患者。
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患者,經上級醫院治療后病情穩定,后續可在社區醫院進行鞏固治療的。
上級醫院與社區醫院共同商定的其他轉診患者。
四、轉診程序
上轉程序
社區醫院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判斷患者符合上轉條件,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轉診原因、目的及建議轉診的上級醫院,并取得其同意。
醫生認真填寫《雙向轉診上轉記錄單》,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介紹、已采取的診療措施等內容。
通過電話、網絡轉診平臺等方式與上級醫院聯系,預約轉診時間和科室,并告知患者轉診注意事項。
患者持《雙向轉診上轉記錄單》前往上級醫院就診,上級醫院應優先安排接診、檢查、治療等。
下轉程序
上級醫院醫生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判斷符合下轉條件,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轉回社區醫院繼續治療和康復的好處,并取得其同意。
上級醫院醫生填寫《雙向轉診下轉記錄單》,提供患者在上級醫院的治療情況、后續治療建議、康復計劃等詳細信息。
通過電話、網絡轉診平臺等方式通知社區醫院接收患者,并將相關病歷資料一并轉至社區醫院。
社區醫院接到通知后,做好接收患者的準備工作,安排醫生接診,按照上級醫院的建議為患者提供后續治療和康復服務。
五、職責分工
社區醫院職責
負責協助或指導患者選擇合適的上級醫院專家和檢查項目。
對符合上轉條件的患者,及時進行轉診,并做好轉診前的溝通和準備工作。
認真填寫轉診記錄單,確保信息準確、完整。
對急危重癥患者,應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提前通知上級醫院,及時進行轉送。
接診轉回社區醫院的患者,與上級醫院醫師保持聯系,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按照上級醫院的建議為患者提供后續治療和康復服務。
隨時反饋上級醫院的服務情況,為進一步提高雙向轉診的醫療水平提供意見和建議。
與上級醫院聯合對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活動,提高居民對雙向轉診制度的認知度和認可度。
上級醫院職責
設立專門部門負責統一協調和規范管理雙向轉診工作,設立專線電話,實行 24 小時連續服務。
負責接診社區醫院轉診的患者,確保轉診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診治。
建立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減少環節,對社區醫院上轉的住院患者,實行優先就診、檢查、交費、取藥,優先安排住院手術;對社區醫院送檢的樣本可直接為其提供相關檢查服務。
實行資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檢查,根據病情合理檢查。
對符合下轉條件的患者,及時轉回社區醫院,并提供詳細的后續治療建議和康復計劃。
為社區醫院提供及時的會診,協助社區醫院處理疑難病癥,免費開展健康教育、保健咨詢,義務對社區醫院醫生進行培訓,采取長期進修或短期培訓的方式,免費為社區醫院培訓業務骨干。
將本單位簡況、特色、知名專家特長、大型設備擁有情況及優惠政策編輯印成冊,發至社區醫院醫生手中,方便社區醫院轉診。積極為社區醫院提供技術支持,幫助解決技術難題。
六、監督與考核
成立雙向轉診監督考核小組,定期對雙向轉診工作進行檢查和考核,檢查內容包括轉診流程的執行情況、轉診記錄單的填寫質量、患者滿意度等。
對雙向轉診工作表現優秀的科室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違反轉診規定、影響轉診工作順利進行的科室和個人進行批評教育,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
定期收集患者及家屬、社區醫院和上級醫院對雙向轉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和解決問題,不斷完善雙向轉診制度和流程。
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 5
一、總則
為優化區域醫療資源配置,提高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連續性,切實保障居民健康,特制定本雙向轉診制度。
本制度適用于本社區醫院與上級指定協作醫院之間的雙向轉診工作。
二、轉診目標
構建 “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 的合理就醫秩序,緩解群眾 “看病難、看病貴” 問題。
充分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優勢,實現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
三、轉診標準
上轉標準
各種急性損傷伴有生命體征不穩定,需要緊急手術或專科救治的患者,如嚴重骨折合并休克、顱腦損傷等。
各類急性中毒,病情危重,需要特殊解毒治療或進一步監護治療的患者。
患有嚴重心肺功能障礙、肝腎功能衰竭等慢性疾病,病情急性加重,在社區醫院無法有效控制的患者。
懷疑或確診為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確診及制定治療方案的患者。
其他因技術、設備限制,社區醫院無法明確診斷或有效治療的疾病。
下轉標準
經過上級醫院治療后,病情穩定,進入康復期,需要進行康復訓練和后續觀察的患者,如骨折術后康復、腦血管病恢復期患者。
診斷明確,病情穩定,僅需定期復查和藥物調整的'慢性病患者,如穩定期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上級醫院確定無需繼續住院治療,但需要社區醫院提供長期護理服務的患者,如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
自愿要求轉回社區醫院進行后續治療和康復,且病情允許的患者。
四、轉診流程
上轉流程
社區醫院醫生在日常診療中,發現符合上轉標準的患者,首先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轉診的必要性和好處,征得其同意。
醫生填寫《雙向轉診上轉申請表》,內容涵蓋患者基本信息、現病史、既往史、初步診斷、轉診原因及建議轉診的醫院科室等。
通過與上級醫院建立的轉診信息平臺或電話聯系,向上級醫院轉診辦公室提出轉診申請,預約轉診時間。
社區醫院安排專人護送患者前往上級醫院(對于急危重癥患者,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和人員),并攜帶完整的病歷資料及《雙向轉診上轉申請表》。
上級醫院在接到轉診申請后,做好接診準備,患者到達后,優先安排就診、檢查等。
下轉流程
上級醫院醫生在患者病情穩定符合下轉標準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轉回社區醫院的事宜,取得同意后,填寫《雙向轉診下轉記錄單》,包括患者在上級醫院的治療經過、出院診斷、后續治療建議、康復計劃等。
通過轉診信息平臺或電話通知社區醫院接收患者,并將患者的電子病歷和相關檢查報告等資料一并傳輸給社區醫院。
社區醫院接到通知后,安排醫生做好接收準備,患者轉回后,及時按照上級醫院的建議為其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并建立隨訪檔案,定期跟蹤患者的康復情況。
五、保障措施
信息溝通保障:建立完善的雙向轉診信息平臺,實現社區醫院與上級醫院之間患者信息的實時共享和快速傳遞,包括病歷資料、檢查檢驗結果、轉診申請及反饋等。同時,設立 24 小時轉診聯系電話,確保緊急情況下的及時溝通。
醫療質量保障:上級醫院定期對社區醫院進行業務指導和培訓,提高社區醫院的診療水平。在轉診過程中,上級醫院對社區醫院提供的病歷資料進行審核,確保信息準確完整;社區醫院嚴格按照上級醫院的治療建議和康復計劃為患者提供服務,保障醫療質量的連續性。
績效考核保障:將雙向轉診工作納入社區醫院和上級醫院的績效考核體系,對轉診工作開展良好的科室和個人給予獎勵,對不按規定轉診、推諉患者等行為進行處罰,確保雙向轉診制度的有效執行。
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 6
一、制度目的
合理引導患者就醫流向,充分發揮社區醫院和上級醫院的功能優勢,為居民提供連續、高效、便捷的醫療服務。
加強社區醫院與上級醫院之間的協作與溝通,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醫療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
二、轉診原則
以人為本原則:始終將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確保轉診過程安全、舒適。
科學規范原則:嚴格按照疾病的診療規范和轉診標準進行轉診,確保轉診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全程服務原則:建立從社區醫院到上級醫院再轉回社區醫院的全程醫療服務鏈,為患者提供連貫、不間斷的醫療服務。
三、轉診條件
上轉條件
臨床診斷不明確,需要借助上級醫院的先進檢查設備和技術進行確診的患者,如不明原因的貧血、關節疼痛等。
病情復雜,涉及多個學科,需要多學科聯合診療的患者,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且病情相互影響的患者。
病情危急,需要緊急搶救和特殊治療的患者,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社區醫院治療效果不佳,病情持續進展或出現并發癥,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患者。
下轉條件
經過上級醫院治療后,病情穩定,生命體征平穩,需要進行后續康復治療的患者,如外科手術后傷口愈合良好,需要進行功能鍛煉的患者。
診斷明確,病情穩定,只需定期復查和藥物維持治療的慢性病患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癲癇等患者。
上級醫院確定無需繼續住院治療,但需要社區醫院提供健康管理和生活指導的患者,如產后康復、老年保健等。
四、轉診流程
上轉流程
社區醫院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判斷患者符合上轉條件,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轉診的原因、目的和預期效果,簽署《雙向轉診知情同意書》。
醫生填寫《雙向轉診上轉登記表》,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已進行的檢查和治療情況等信息。
通過與上級醫院約定的轉診渠道(如轉診信息系統、傳真等),向上級醫院發送轉診申請,并電話確認。
上級醫院接到轉診申請后,進行評估,若同意接收,確定接診時間和科室,并反饋給社區醫院。
社區醫院告知患者轉診時間、前往上級醫院的路線及注意事項,并安排專人陪同患者前往上級醫院(對于行動不便或病情較重的患者),同時攜帶患者的病歷資料。
上級醫院按照約定時間接診患者,進行進一步的診斷和治療。
下轉流程
上級醫院醫生在患者病情穩定符合下轉條件時,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轉回社區醫院的`事宜,簽署《雙向轉診下轉知情同意書》。
醫生填寫《雙向轉診下轉記錄冊》,詳細記錄患者在上級醫院的治療經過、出院診斷、后續治療方案、康復建議等信息。
通過轉診渠道將患者的下轉信息發送給社區醫院,并電話通知社區醫院接收患者。
社區醫院接到通知后,安排醫生做好接收患者的準備工作,患者轉回后,及時為其建立康復檔案,按照上級醫院的建議進行后續治療和康復服務,并定期隨訪。
五、管理與監督
成立雙向轉診管理小組,由社區醫院院長擔任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雙向轉診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管理。
定期對雙向轉診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收集患者及家屬、社區醫院醫生和上級醫院醫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轉診流程和服務質量。
加強對雙向轉診工作的監督檢查,對違反轉診規定、影響轉診工作的科室和個人進行嚴肅處理,確保雙向轉診工作的順利開展。
【社區醫院雙向轉診制度】相關文章:
雙向轉診制度(通用16篇)12-23
醫院雙向轉診工作情況總結參考07-08
雙向轉診實施方案09-19
醫院轉診介紹信06-16
兒科疑難病例轉診制度07-07
醫院轉診介紹信9篇06-16
肺結核病人登記報告轉診制度范本07-24
首診負責制度與醫師查房制度10-18
門診分診工作制度(精選10篇)07-20
轉醫院申請書參考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