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通用25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
又是陰雨連綿的一天,我們再次選擇來電影院觀看《我和我的父輩》。對比起《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從家國、民族出發的宏大敘事。《我和我的父輩》更注重于表現家庭、長輩等涓涓細流個體生命體驗。影片中的“父輩”正是經歷改革開放的那一代,他們敢為天下先,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電影由《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小故事組成,以新中國建立和發展的四個時代為坐標,通過普通人的生活再現江河美麗父愛如山。
什么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個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里?祖國就是在我們的生活里,就是在我們的社會里,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親人、朋友、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過多少英雄人物、豪杰志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古代的四大發現到如今的神舟飛天,中國人演繹創造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話。從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精神,更看到了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
民族神精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狀態。民族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如果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古到今,中華民族涌現了許許多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實這一精神,同樣貫穿著我們整個學習生活中。
電影看過后,內心變得沉重而久久無法平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的時代精神,對于每一個中國公民來說,就是要文明修身,要“改陋習、樹立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2
大熒幕上“噠噠噠”的馬蹄聲聲聲入耳,敲擊在馬仁興團長的心上,也敲擊在我們所有觀影人的心上:害怕,期待,焦灼,膽怯,僥幸……在這復雜的情緒里,那匹名叫“大掌柜”的戰馬終于回來了,可是這一次并沒有奇跡發生——它背上空無一人,鬃毛上的血淋淋漓漓,染得團長滿手都是刺目的血色——那是團長的兒子馬乘風的血。
騎兵團小分隊庇護的鄉親們終于歡天喜地安全過河,一條新生命也得以呱呱墜地,這美好畫面后的代價卻是馬乘風和其他幾名戰士吸引了大批敵人,陷入了鬼子的包圍圈里,他們在槍林彈雨中抱著赴死決心以命相博,最終無一生還。絕境不能逢生,馬團長沖進蘆葦蕩里,跪倒在地淚流成河。這是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中最直入人心的一幕,那一刻影院響起了一片抽泣聲,每個人都心頭發堵,哽咽難言。
生在亂世,外敵入侵,家仇國恨,父子親情也只能隱忍在心,很難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兒子吃大掌柜的醋,吃老百姓家孩子的醋,抱怨他從來都沒有這么對待過自己。其實世間有哪個父親不愛自己的兒子?看似頻繁的責罵訓斥,卻抵不過心底的關懷牽念,戰地上的一棵艾草,被父親視若珍寶地藏在懷里,留著給兒子敷傷口。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父愛如山,只是不言。
那晚,大批敵人緊隨其后,滂沱大雨下的窩棚里,父親看著兒子說了這么一段掏心窩子的話:“我對得起天下,卻對不起你娘啊。我只怕你不怕死,就算要死,你也要死在我后頭,不然我沒臉去見你娘。”戰場上是團長和兵,生活中是父與子。在殘酷的戰爭面前,親情不得不給忠義讓道。當他為了掩護身后那一大群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當他決定以兒子做套引走鬼子,當他咬牙命令“發信號彈!”,三聲命令一聲緊過一聲,又何嘗不是堵死自己的后路,不給自己猶豫后悔的機會。“你一定要死在我后頭”的心愿卻因自己的決斷而破滅,馬仁興團長那一刻心里該是多么痛苦艱難,傷心絕望!
影片末尾反攻開始,冀中騎兵團的大旗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獵獵飄揚,颯颯作響。失去親人和戰友的`痛苦全部化作刀刃,以凜然之勢狠狠地刺進敵人的胸膛。當團長騎著馬舉著旗奔馳在戰場時,那一刻大家都淚盈于睫,熱血沸騰,內心深深震撼。大風起兮云飛揚。猛士乘風兮守四方!
電影中除了這種有聲的悲壯,還有無聲的哀傷。幾年以后,當團長和大春子相遇,得知當年那個平安降生的孩子名叫“乘風”時,那棵倉促間塞進胸口的艾草,那雙顫抖的手,那溢滿淚水的眼睛,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什么叫父愛如山,什么叫悲痛難當。此時無聲勝有聲,除了淚流,似乎再無辦法表達我們內心的感觸感動和感傷。影片中乘風不僅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種希望,一種傳承,一個信仰。愿烈士們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如今的山河已經國泰民安,如您所愿。
2019看“祖國”,2020看“家鄉”,2021看“父輩”,第一單元《乘風》賺夠了觀眾的眼淚,期待第二個單元如詩如虹的完美呈現。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3
這部電影是跟著“我和我的”系列中的第三部。如今,是祖國母親的72歲生日,看過之后,不得不說,有喜有悲,被觸動到了,一段故事一個意義,要想做出來是真的不容易啊。
篇章一《乘風》。
這種事情發生在抗戰期間似乎很常見,但,放在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做出來呢?“舍小家,保大家”為了成功,不惜犧牲。父親由吳京飾演,父親為了老百姓的安全,選擇發了求助信號,用調虎離山計挽救了百姓們的安全,但敵人根據電報發文信息,很快定位到了“兒子”的位置,于是,這位父親為了百姓安全,將自己的兒子貢了出去,雖是無奈,但他還是做了!為了使更少的家庭破碎,他做了。“舍小家,只為保大家。”
篇章二《詩》。
詩,似乎在大多數人看來,是一種美好的存在,但在這美好的背后又有著什么呢?從無到有,任誰來,都是很困難的,但中國就是這樣一步步壯大起來的。航天事業就是一個典例,父親騙孩子說自己是在月亮上面寫詩的,但孩子就信了,殊不知在之后為了實驗,他們的父親就犧牲了!章子怡飾演的母親只得隱瞞,但終究是瞞不住,只得對孩子解釋說:”孔明燈里放蠟燭,點燃后就可以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比孔明燈大的偉大事業。”雖在和平年代,但為了國家發展,在探索路上,犧牲了自己。
篇章三《鴨先知》。
鴨先知,“春江水暖鴨先知”。孩子一直都認為父親是很了不起的人,但被一位同學拆穿,同時,這時他家也格外混亂,成堆的藥酒,為了使自己繼續留在家中,父親帶動兒子幫助他,但一次次效果似乎都不太好,于是,一次巧合使他有了拍廣告的想法,他不惜一切,拍成了有始以來中國第一部廣告,這使我們明白了,只要敢于做第一只下水的鴨子,終會成功的`!
篇章四《少年行》。
對我來說,這應該是一個關于未來的篇章,從2050年穿越回2021年的故事,這可能是一個喜劇,但從創新方面來說似乎也不是,誰又能想到一個出境幾秒卻起到大作用的“廣告”同時,在科技中又描繪了父子關系,沒有感情的機器人為了救沉入海中的孩子,卻使自己身上的零件支零破碎,但最終還是完成了實驗并獲得了成功!
一部電影四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從悲到喜,從哭到笑,從抗戰到了如今的2021年,曾經不代表未來,中國的進步,中國的未來,我們將會進一步跟隨著見證!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4
我和我的父輩,傳承與希望,面向過去,父輩精神對我的傳承;面向未來,我帶給前輩的希望。
四個片段,四個不同的時代,淚與笑中感知過去,穿越向未來!
《乘風》為國為民,國之大者。
有國才有家,國安才家和。抗日戰爭時期,團長父親在面對老弱婦孺與親生的兒子時,果斷把生的希望給了百姓們。父輩哪有不愛自己的兒子,在家國大義與血緣深情之間,選擇了國之大愛。當陪伴自己血戰多年的駿馬帶著兒子的鮮血朝他奔來,父輩的痛難以抑制。那場戰爭中新生的嬰兒也叫乘風,是新生更是父輩為國為民精神的傳承。《乘風》作為第一個片段,象征有國才有家,只能趕走侵略者,有安全的國家才有后來的發展。
《詩》一代代航天工作者用生命向天空寫詩。
建國初期,我們有了原子彈、氫彈、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無數航天人把家安在大漠中,他們不懼苦,不怕累,不懼科研失敗的挫折,用生命和熱愛在向天空寫詩。故事中孩子的親生父親因航天試驗犧牲,把年幼的孩子交給自己的同事。養父也在試驗中失去生命,而他們的孩子長大成了勇敢的航天員,繼承父輩的希望向天空探索、寫詩。航天精神有不屈更有熱愛,有上千次失敗后的執著,有前赴后繼的犧牲,但象征光明和未來的熱氣球是他們用生命在天空寫下的詩。這詩,書寫著科技,書寫著不懼,書寫著傳承和希望。
《鴨先知》帶我們來到了改革開放時期。春江水暖鴨先知,是誰激活了中國改革的一池春水,是誰開辟了市場經濟,正是像“鴨先知”先生一樣無數個屢敗屢戰,創造第一的人。小崗村的十八位好漢按下紅手印,不懼生死,從農村改革拉開中國改革開放的帷幕。改革開放中每天都在開創第一,第一次包干到戶,第一次下海經商,第一支廣告,第一輛汽車,第一套商品房,第一支股票,無數個第一,每一次都是一聲驚雷,震驚了人們的.觀念,也推動了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國富民強。怎樣才能做鴨先知呢?要敢于下水,要勇于實踐,要走到群眾中去。鴨先知創新難,其實最難的是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正是無數鴨先知改革創新的革新精神帶來我國經濟騰飛,各領域的快速發展。期待更多的鴨先知,更多突破與革新。
《少年行》是面向未來的,來自2050年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穿越時空來到現在。
夢想。小男孩的父親因為試驗失敗喪生,小男孩繼承父親的精神,喜歡探索,喜歡發明創造。他想了解究竟什么樣的熱愛讓父親沉迷其中,這就是科技與創新的力量。雖然做的飛機屢次失敗但他依然堅持。實現夢想需要經歷很多次失敗,五千次失敗,不因一次失敗放棄夢想。
教育。人工智能機器人對媽媽說了一句話“我們的夢想是讓機器自主學習,你想讓孩子成為學習的機器”。發生在校園的故事讓我們思考什么是教育,保護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與動手能力,而不是培養答題機器。給下一代創新,自由成長的空間,允許創造力的種子生根發芽。孩子叫小小,小小的夢想,大大的能力,其實穿越的時空機器人正是未來的小小創造的。相信孩子,給他創造的空間,呵護創新精神。
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未來是否會戰勝人類?有人說人工智能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可能帶領走向光明,也可能走向深淵。而故事中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在運動能力、智力很多方面都超越人類,但他有自身的缺陷,不會笑,缺少人類的感情。小小教機器人笑,當小小為了夢想面臨生死困難時,機器人明知自己不能遇水,毅然走向海中救了人類。人工智能的缺陷正是人類所獨有的情感,也許人類可以彌補人工智能的缺陷,人類和人工智能攜手共進創造美好未來而不是一爭高下。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和我的父輩,是對過去的傳承,更是面向未來創新!
四個片段,《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建國初期,改革開放,2050未來與現在的交匯期;四個不同領域,軍事、航天、經濟、科技,展現了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再到面向未來。都有淚有笑,有痛苦更有希望,有磨難更有新生,有過去的傳承更有未來的光明。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5
昨天下午,爸爸媽媽,我還有妮妮,一起去看電影。
“媽媽,今天我們去看什么呀?”
“我們去看《我和我的父輩》,這可是一個很好的電影。”
我期待地點點頭。
今天上午,我回味了一下昨天看的電影,嗯,還挺感人的,這就是這篇觀后感的由來。
電影中有四個故事,讓我最感動的是最后一個也就是機器人的故事。
這個故事里說的是在2050年人民發明了一個機器人,它可以穿越時光也可以倒退到過去科學家們讓他回到了過去。他在過去遇到了一個小男孩兒,名字叫做小小。
小小把機器人當作了自己的爸爸,在運動會上給自己添了很多光彩。最后,小小為了他的直升飛機,差點溺水身亡,機器人不顧自己不能碰水這個法則,強行將小小從大海中撈了回來。最后,小小幫助快要失去生命的機器人回到了2050年。
機器人向2050年的科學家們證明了這次試驗成功。
其實世界上也有很多像機器人這樣無私奉獻的人,就拿造核彈的那些人來說。
他們為了核導彈的制作成功隱姓埋名,在一個封閉的'地方里的做核導彈,有許許多多的科研人員們在核導彈的試煉中失去生命。可是,在這個世界上又有多少人記得他們的名字,他們無怨無哀。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6
《我和我的父輩》系列電影從2019年起已經成了年貨電影,幾個導演根據一個主題分別拍攝一個短篇,組成一個拼盤電影,風格迥異各有特色。于每年的國慶節假期上映,成為爆款,前兩部質量不錯,今年這部怎么樣呢?看完覺得依舊質量不錯,值得一看。
開篇是吳京導演的《乘風》,戰爭場面非常真實,熱血又震撼,騎兵團手持鋼刀,沖鋒陷陣,一展抗日冀中騎兵團的風采,看得熱血澎湃,特別喜歡。驚嘆片中的細節特寫,戰士們受傷,馬匹斷腿,摔倒,戰爭的殘酷展露無遺。白發人送黑發人,老一輩革命家做出的犧牲誰懂呢,最后他問救過的同事“孩子叫個啥?”“”乘風!”讓人感動。
章子怡首次執導的《詩》,溫暖細膩,浪漫詩意,感情充沛,完全不像新手導演。影片聚焦建國初期的航天人,艱苦的條件打不垮他們,用不懈的奮斗和犧牲換來了如今我國蒸蒸日上的航天事業。黃軒飾演的爸爸戲份不多,卻讓人印象深刻,最后讀詩的片段最好看,升華了主題,特別好。
演員出身的徐崢近些年做導演不斷發力,拍了不少好作品,真的是演,導俱佳。前兩部《我和我的》都有參與,這部也不例外。執導的《鴨先知》單元用輕松幽默的語調講述了我國第一個商業廣告的誕生,以及改革開放初期具有經濟頭腦的那一批敢為人先的'弄潮兒的有趣故事。徐崢演起這種上海弄堂小人物,手到擒來,和演他兒子的小演員合作好幾次了吧,這是要力捧他啊。
最后一個單元是沈騰導演的《少年行》,同為喜劇演員出身的他,現在是喜劇一哥,可以不夸張的說,有他主演的電影都很受歡迎。年初賈玲導演主演的《你好李煥英》大獲成功,沈騰心里也癢癢了吧,自己也執導一部短片。老搭檔馬麗對手戲,開心麻花團隊參演,喜劇效果杠杠的。科技穿越劇,沈騰演的機器人挺好,令人耳目一新,又非常搞笑,最后還煽情了一把。印象最深的是張小斐,出場1分鐘,卻把我笑得不行。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7
《我和我的父輩》是一部講述從抗日戰爭到現在科技的時代影片分為,《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部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乘風》,《乘風》主要講述了抗日時期,冀中騎兵團為了掩護民眾撤離,團長為了不讓的百姓被日軍發現,含淚打信號彈,自己的親生兒子乘風就發出無線電,日軍就會接收到,就會后撤,在打信號彈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為團長的公正和果斷,但是作為父親,這將會是他一輩子的傷痛。而且結局也是以,斬殺日軍將領的'圓滿。
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其他三篇都是科技一步一步,發達到現在。這大力突出了中國近百年來的發展之迅速,一代代人的辛苦付出才換來了今天的發達,我們的要做《鴨先知》中那只有敢于下水的小鴨子!
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作出貢獻,也許今天的努力與付出,明天可能就是為國家做出的貢獻!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8
歷史上騎兵團血染冀中的戎馬精神一直長存在冀中百姓心中,吳京用團長馬仁興和馬乘風這對父子的故事,傳承著父輩們不怕
犧牲沖鋒陷陣的精神,也展現了英雄們投身戰場的血性背后,亦藏著守護小家的鐵骨柔情。
《我和我的父輩》是集錦片的形式,四位導演分別負責不同的篇章。影片選的'四位導演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都是以演員身份著名,他們在國內的票房號召力都相當強。其中章子怡和沈騰還是初執導筒。對于觀眾來說,讓這四位熟悉的銀幕面孔掌管導筒,也是十分有新鮮感的。
《我和我的父輩》再現了歷史上驍勇善戰的“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與兒子馬乘風的抗日故事——前面縱有日本侵略者的機槍厲炮,“父輩”軍人仍舊視死如歸,戎馬沖鋒,上陣殺敵,“冀中騎兵團”旗幟永遠鮮艷!導演吳京不僅用恢弘的戰場場面還原了這對騎兵父子的故事,也在英雄們投身戰場的血性背后,流露父子之間的鐵骨柔情。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9
今天,媽媽和小姨帶我和姐姐、表姐一起去看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這部電影講了四段故事,第一個故事是講大公無私,舍己救人的爸爸。中國大戰日本鬼子的時候,乘風的爸爸為了救老百姓的性命,將敵人引到乘風那,最后乘風犧牲了。
第二個故事是講工作為先,兢兢業業的爸爸。有一個男孩的爸爸媽媽是從事航天事業的,他的爸爸媽媽為了工作早出晚歸,突然有一天發生了意外,他的'爸爸死了,小男孩知道了,傷心極了,媽媽告訴男孩,媽媽不可能陪你一輩子,你要堅強。
第三個故事是講敢為天下先,勇于創新的爸爸。冬冬的爸爸很有賺錢的頭腦,他的爸爸總能通過奇特的方式賺到錢,爸爸告訴冬冬:“人一定要春江水暖鴨先知,做一個敢于下水的鴨子”!
最后一個故事是講腳下有力量,眼中有夢想的爸爸們。2050年的人類創造了機器人回到過去2021年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有夢想。
這部電影看了讓我一會哭一會笑很特別。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0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爸爸媽媽帶我去看《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一共由四個小故事組成。
第一個小故事“乘風”講的是乘風的爸爸為了保衛村莊的老百姓,甘愿犧牲自己的兒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革命的鮮血換來了新中國,我們要牢記這些革命烈士。
第二個小故事“詩”講的是主人公的爸爸和養父,為了祖國的火箭事業,先后犧牲。他們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艱苦奮斗,值得敬佩。
第三個小故事“鴨先知”講的.是趙小東的爸爸,教會了趙曉東要做一只下水的鴨子,要做新時代的弄潮兒。
第四個小故事“少年行”講的是從2050年穿越來的形一浩告訴了主人公,從小要堅持不懈,面向未來。
我很喜歡這4個小故事,今天的收獲可真不小啊!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1
國慶期間,媽媽帶我看了一些電影,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我和我的父輩》。
電影講了我們的父輩和日本之間的戰爭、我國第一次坐火箭的過程、第一次拍廣告、未來的機器人……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抗日戰爭時期,隊長為了老百姓的安危,用調虎離山之計,把敵人引到四名年輕的戰士那里。后來,百姓們得救了,但那四名年輕的戰士卻英勇犧牲了,其中有一名還是隊長的兒子。隊長得知消息后,一個人躲到草叢里失聲痛哭。看到這兒,我和媽媽也不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戰士們為了能救出老百姓,不顧個人安危的精神,實在是太偉大了。
父輩們為祖國的.成立和富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們有現在的美好生活,離不開他們的辛苦付出。從今天起,我要努力學習,回報他們,回報偉大的祖國!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2
今天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講了四個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鴨先知》,這個故事講的是,電影中的“我”在教室里讀作文,作文題目是《我的爸爸》,“我”把爸爸夸的很好,沒想到被鄰居家的`小孩揭穿了,晚上爸爸接“我”放學回家,“我”很生爸爸的氣。
爸爸給廠長吹牛自己很能干,能賣出去很多廠里的藥酒,結果自己掏錢把酒都買回來堆在家里,媽媽很生氣要是爸爸一個月賣不出去的話,就要跟他離婚。于是,為了買出酒爸爸想盡了辦法,他帶著“我”在好幾輛公交車上做廣告,詞說的是好,就是沒人買,后來“我們”在等公交車的時候抓住了一個機會,有一個電視臺要來拍節目,“我爸爸”說繼往開來,乃吾輩之責任;振興中華,乃吾輩之職責。何其有幸,生于華夏。紅色光芒代代相傳。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3
提到“父輩”一詞,我想很多人大概和我一樣,想到的是高中課文里那句“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父輩”這個詞暗示的敘事主體,很顯然是“后輩”——通過后輩的視角來看父輩的故事,記憶與懷緬,繼承與發展,才是這部片子最吸引人的地方。觸目驚心的'戰爭場景,炮火之下的血肉橫飛,步槍對抗轟炸機的孤勇……然而,悲壯并不是絕望,在抗日戰爭的至暗時刻流露出的民族生命力,才是這個故事的底色。扛著槍保護自己和村民的孕婦,笑著用斷了一只手的手臂跟八路軍致意的村民,還有最開頭,乘風騎著馬在田野間奔騰的生命力,這些不是故事的主要內容,卻是托起這個故事不可或缺的底色。最有寓意的一個鏡頭,就是乘風和戰友明知赴死的最后沖鋒時,這邊船上,孕婦同樣在緊張分娩。同樣的緊張,一邊是死亡,一邊是新生。這個象征意義極強的浪漫主義情節,才是整個故事的核心。這種在最艱難時刻百折不撓的生命力,才是支撐著這個民族挺到黎明的最重要的力量上。
如今的中國在父輩的努力下已經今非昔比,我們后輩一定會傳承愛國、頑強的精神,以父輩的生命力和斗志建設祖國!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4
在國慶假期,我和媽媽一起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分為四個單元:《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乘風》篇了。
《乘風》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騎兵團從馬乘風的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暴露了位置。為了掩護集中區機關并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里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沖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
我想,全天下的父親都是這樣的吧。團長馬仁興也不例外,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敬佩。在劇中,他為了顧全大局,想到了利用敵軍可以定位他們的漏洞,成功支開了他們,是日軍去尋找外出的馬乘風四人。馬乘風等人光榮犧牲。這位父親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可他平時并沒有表現出對兒子的疼愛。這次,他哭的像個孩子。都說父愛如山,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體現了父愛的偉大,還完美的展現了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形象。
我的爸爸平時并不善于言語表達對我的愛,但只要遇到了困難,他就會挺身而出,保護我們。
我們的父輩給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而我們也要不負韶華,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子孫過上比現在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5
《我和我的父輩》通過講述《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四個不同時期的故事,展現了中國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現代發展時期的不同的四對父子的故事,在國慶佳節,以父子的故事為契機,緬懷過去,展望未來。
電影前半部分嚴肅凝重,重在體現一種有國才有家的愛國情懷;后半部分輕快歡樂,突出一種大膽想象,創造未來的激情。馬仁興出于軍人的覺悟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一枚劫材,換取鄉親們的安全;施儒宏一家如逐火的飛蛾,前仆后繼走在我國航天事業建設的道路上;趙平洋父子敢為人先,勇敢開拓,敢于邁出時代的.第一步;小小堅強獨立,自主創新,與亦父亦子的邢一浩互相成就。
四個故事不盡相同,但它們都在向我們傳達一種薪火傳承,信念永存的精神。盡管身處不同的時代,但透著熒幕的溫熱,跨越時代的父子情、家國情,仍令人動情。父輩的信念和執著,由“我”和千千萬萬個“我”繼承并延續下去,這就是人類的傳承,永燃的薪火。
愿薪火相傳,美德不滅。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6
在看完《我和我的父輩》后,我的內心彭拜,特別是先輩們那熱血的愛國情懷。
告別了漫天的飛雪,告別了凜冽的寒風,我們邁步走進春天的校園。當溫暖的`陽光灑在身上,當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少年兒童,都感到萬分的自豪,無比的幸福。然而,這美好的生活來得多么不易啊!忘不了雪山草地上,每一個腳印寫著真誠,每一顆紅星閃亮著希望,每一聲槍響寄托著革命的信念。二萬五千里長征路啊,氣壯山河!
忘不了青紗帳里,中華兒女出奇兵,槍頭凝聚著民族的仇恨,向著侵略者發出怒火。奔騰的黃河,為他們高奏凱歌!忘不了少年英雄林森火、王二小,機警地偵察敵情,用自己少年的生命,在共和國的旗幟上留下自己的熱血。
豐碑長在,英魂永存。我們這些成長在祖國溫暖的懷抱中的少先隊員,將莊嚴宣誓:發揚革命傳統,繼承英雄業績,牢記人民期望,立志報效祖國。我們要在實踐中學習真知,鍛煉意志,培養品德,全面發展,成為繼往開來、大有作為的新一代!讓我們在春天里播種理想,在秋天里收獲輝煌!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7
《我和我的父輩》用四個不同類型的故事喚起了全年齡層觀眾的回憶,無論是耄耋之年的父母一輩,艱苦奮斗過的`父母一輩,還是在經濟浪潮和互聯網創新時代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都被深深觸動。四位導演帶父母師長一同到場,現場觀影氣氛十分熱烈,大家在映后紛紛發表自身的觀影感受“燃情!熱血!感動!”、“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一下子就看完了”、“哭著哭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部分主創的長輩們在觀影后發表了感想。吳京導演邀請到吳彬到場觀影,在看到《乘風》中的馬戲場景和戰斗場景時,吳彬點贊《乘風》“比《戰狼2》還好看,這個故事拍出了我們中國人的精氣神兒。”吳彬說冀中騎兵團體現了抗戰時期軍人的奮斗精神,而鏡頭前的摔馬、沖鋒完全把這種精神復刻出來,主創們的敬業令人敬佩。吳京則表示,他有兩條教誨讓他受益匪淺,“第首先是拿了冠軍不要翹尾巴。第第二是夾著尾巴做人,比你能耐的人還有很多”,將來不管自身走多遠,都將銘記在心,這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8
在國慶假期,我和媽媽一起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分為四個單元:《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乘風》篇了。
《乘風》敘述了抗日戰斗時期,冀中騎兵團從馬乘風的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暴露了位置。為了掩護集中區機關并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里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沖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
我想,全天下的父親都是這樣的`吧。團長馬仁興也不例外,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鄙視。在劇中,他為了顧全大局,想到了利用敵軍可以定位他們的漏洞,勝利支開了他們,是日軍去查找外出的馬乘風四人。馬乘風等人榮耀犧牲。這位父親為了愛護人民群眾,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可他平常并沒有表現出對兒子的疼愛。這次,他哭的像個孩子。都說父愛如山,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表達了父愛的宏大,還完善的呈現了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形象。
我的爸爸平常并不擅長言語表達對我的愛,但只要遇到了困難,他就會挺身而出,愛護我們。
我們的父輩給了我們現在的美妙生活,而我們也要不負韶華,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子孫過上比現在更好,更幸福的生活。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19
《我和我的父輩》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坐標,再現了幾代父輩的奮斗經歷。
吳京導演的《乘風》章節,軍人的熱血犧牲、家國情懷,父子之間、軍民之間的情感,落到細微處,刻到骨子里。章子怡導演的.《詩》章節,聚焦到了隱姓埋名到大西北默默奉獻一生的一代代航天人。徐崢導演的《鴨先知》章節,延續了徐崢自帶的幽默因子,再現了改革開放后的變化,老上海濃濃的氣息撲面而來。沈騰導演的《少年行》章節是講一個未來的少年追求科學夢想的故事。
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用生命詮釋愛國,讓愛國主義的精神基因形成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
愛國主義精神作為傳達中華兒女精神力量的重要橋梁,在任何時候都繼續傳承下去。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熱愛祖國的壯麗河山、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捍衛祖國的尊嚴,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設社會主義強國中。愛國主義精神貴在行動,每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我們要有愛國的追求和情懷,還要把個人理想和追求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緊密結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生命才更有價值。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20
今天下午媽媽帶我去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電影分為《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部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乘風》部分。里面的團長和他兒子乘風讓我印象深刻。團長為了掩護老百姓安全順利過河,把假信號彈打到了兒子乘風那邊,把敵人引了過去,乘風他們只有四個人不怕畏懼,頑強奮戰后英勇犧牲。團長在兒子和百姓之間選擇了老百姓,選擇了國之大愛。感恩先輩們英勇奮戰,才有我們現在的安逸平安!
最新《我和我的父輩》學生觀后感4
國慶期間,我和哥哥們一起看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個電影分了四個故事,講了每個時代兩代人的`情感關系。令我感動的是《乘風》這個故事,為了不讓老百姓安全渡河,團長忍痛發射信號彈把日本鬼子引到了自己兒子乘風那里,乘風面對比自己多幾百倍的敵人,毫不畏懼,勇敢面對,我們的先輩用他們的小家守護了我們的大家。還有《鴨先知》這個故事,在上個世紀網絡沒有,連電視機都不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情況下,“鴨先知”敢于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在大家都不看好他的時候,他始終相信“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的今天是先輩們的犧牲和探究摸索中得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21
周末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叫《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可以說讓我印象深刻,潸然淚下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四個故事,乘風,詩,鴨先知和少年行。首先先說第一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騎兵團突圍,而團長為了救下更多戰士,忍痛把敵人引到了自己的兒子的小分隊,犧牲了自己的兒子,救下了更多的人,最后把敵人全部消滅。報了仇。詩主要講了:一個家庭的父母,為長征一號衛星的發射嘔心瀝血,隨著父親的意外,一家之中的`小男孩兒漸漸蛻變成了一個小大人的故事。
鴨先知和少年行,一個是第一個廣告的誕生,一個是時空旅行。其實我們都能感受到,仿佛這是四個寓言故事,乘風讓我知道,為了革命,就要失去自己的親人。詩讓我明白,舍己為公,為了國家利益都可以舍去生命。鴨先知讓我看到,要敢于創新,不要拘束自己的思想。少年行讓我覺得,成功是需要很多次的失敗,不要放棄。
這里面或許有誰的外公外婆吧,在這里,我想說:“致敬我們的父輩,在那個艱苦奮斗的年代,他們不為人知的戰斗過、燃燒過、熱愛過……”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22
《我和我的父輩》用四個不同類型的故事喚起了全年齡層觀眾的回憶,無論是耄耋之年的父母一輩,艱苦奮斗過的父母一輩,還是在經濟浪潮和互聯網創新時代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都被深深觸動。四位導演帶父母師長一同到場,現場觀影氣氛十分熱烈,大家在映后紛紛發表自己的觀影感受“燃情!熱血!感動!”、“感覺時間過得特別快,一下子就看完了”、“哭著哭著就笑了,笑著笑著就哭了”。
部分主創的長輩們在觀影后發表了感想。吳京導演邀請到吳彬到場觀影,在看到《乘風》中的馬戲場景和戰斗場景時,吳彬點贊《乘風》“比《戰狼2》還好看,這個故事拍出了我們中國人的精氣神兒。”吳彬說冀中騎兵團體現了抗戰時期軍人的'奮斗精神,而鏡頭前的摔馬、沖鋒完全把這種精神復刻出來,主創們的敬業令人敬佩。吳京則表示,他有兩條教誨讓他受益匪淺,“第一是拿了冠軍不要翹尾巴。第二是夾著尾巴做人,比你能耐的人還有很多”,將來不管自己走多遠,都將銘記在心,這也是一種精神的傳承。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23
踏著先輩的足跡,去尋找他們的愛國事跡,探索現代的愛國真理。
似乎聽到到了屈原在颯颯風聲中嘆息,倒在汨羅江“撲通〞聲,我明白這是愛國;感慨譚嗣同離去時留下“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絕唱,我明白這也是愛國;看到黃繼光在敵人的炮口上完成生命的'最后一舉,我明白這同樣是愛國……
哦,為國而犧牲是愛國。
劉翔,不怕困難,用心奮斗,最終在百米跨欄中為國掙得榮譽,我明白這叫愛國;鄧稼先,使我國有了第一枚原子彈,增強了國力,昂首世界,我明白這也叫愛國;錢學森,開拓了空氣動力學和固體力學,使科技有了飛速的開展,我明白這同樣叫愛國。
所以,為國爭光也是愛國。
而在這和平年代,不需要犧牲;我們此刻是學生,更不能做什么奉獻。那么,對于我們來說,什么是愛國呢?
有人說,自覺拾起地上的垃圾,關愛國家的環境,是愛國;也有人說,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維護國家形象,是愛國;還有人說,努力學習,積極向上,為國家將來的開展打根底,是愛國。……
是的,這些都是愛國的表現。
所以愛國并不難,不需為國獻出多大力,為國掙多少光,只要我們做好身邊的一點一滴,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就是愛國。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24
今天我看了《我和我的父輩》后,終于知道是什么樣的人讓中國變的如此強大。這樣的人冒著生命危險為祖國火箭發射做研究,為了百姓奉獻出自己親人的,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敢于創新、不放棄的!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敢于創新的人。有一個外號叫“鴨先知”的人,他要把廠里很多的藥酒賣出去,但是不管怎么樣都賣不出去。于是他想到了在電視上做廣告。然后他就自己出錢出力,找人找膠片。最后終于在電視上播出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條電視廣告。
鴨先知先生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就做第一只探水的鴨子。”在我看來,我不僅要做第一只探水的鴨子,還要做第一只下水的鴨子!
鴨先知先生是個樂觀的人。失敗了,不氣餒!別人不理解,他也不生氣。沒人支持,他也能理解。我以后也要做一個樂觀的人,不拘小節的.能換位思考的人。我更要做一個不放棄的人。如果我畫畫總畫的不好,也不會生氣。如果我作文寫的太慢,也不會逃避。當我走在設計師的路上時,會迎難而上,絕不放棄!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25
《乘風》的勇和一往無前是頂配的打開方式,沒有沖鋒陷陣就沒有天下太平。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父親為了保護群眾和大部隊,把敵人引向了兒子的方向,孩子犧牲的時候,父親到田地里隱忍的哭泣,讓人看了非常心酸。最后騎兵隊前撲后繼消滅敵人的場面,讓人看著血脈噴張,刺死日軍司令的一刻,終于全了父親為兒子復仇的心愿。解放后,當看到當初被解救的孕婦,生下的孩子也叫乘風的時候,讓人感覺到了生命的延續,戰爭雖然摧毀了很多,但是卻摧毀不了人的`希望。
《詩》是科學家對于藝術的詮釋。老一輩人,為了第1次火箭發射作出的犧牲,在研制發動機炸藥的時候,為了害怕叛逆的兒子受傷害,母親章子怡讓所有的人配合隱瞞父親的犧牲,代替父親為兒子寫詩。
《鴨先知》是一種溫暖,雖然與其他對比顯得并不強烈,但是唯一一個沒死人的,可以放心觀看。
《少年行》少年強則國強當10歲的兒子學會成長放飛孔明燈祈禱母親能活著的時候,讓人看到了父輩的精神影響著子女。而子女最終也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成為了第1個女航天員。
總結一下,鐵血捍吾疆,祖國必將繁榮昌盛。
【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相關文章: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后感05-09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05-16
觀看《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0-10
《我和我的父輩》優秀觀后感08-11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范文11-13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集錦07-20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后感06-29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精彩04-21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精選22篇)06-14
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精選18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