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故鄉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消失的故鄉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消失的故鄉作文1
我的故鄉,可以稱為世外桃源。青樹翠蔓的高山如巨人矗立著;清澈見底的河流像浣紗女手中的布帛;稀疏不均的村莊仿佛一顆顆寶石。但隨著時光的流逝、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我的家鄉改變了。
還記得,五歲時的河流,比白紙還亮,但現在變了。回老家,邀約幾個朋友去河邊玩耍,但他們都不愿意,不高興,甚至厭惡。他們為什么變得厭惡河流了?
在我的記憶中,他們非常喜歡河流,與河流像朋友一樣親密,有說不出的熱愛。我只能一個人去河邊。白的河水被染成了淡黃色,空氣中有淡淡的臭味。那情景與我記憶中的相差甚遠,就像黑與白。我終于知道他們為什么不到河邊玩了。不是因為冷也不是因為水少而是水質變了。
捕魚,孩子們愛玩的游戲。既簡單又有點難。把魚趕到岸邊把"包圍圈"逐漸縮小,再用漁網網住魚。因為魚多,幾乎天天都能吃上魚。沒有漁網也不用怕,直接張開雙手撲向它。聽著都讓人激動不已。這也是朋友們最喜歡干的。以前,小伙伴們天天抓魚,整個暑假幾乎整天都呆在水里抓魚。但現在,河水已被污染,魚兒不愿意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都走了。
除了河流的改變,還有很多很多改變了。
青山已經變為土山,大樹小樹,悉數都被砍去。降水量越來越少,河流在慢慢變淺,像白布被一點一點剪去。森林減少,原本安詳的村莊也因此發生泥石流。
雖然家鄉的基礎設施已經改進了很多,土路變成水泥路,水、電通到了家家戶戶;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許多:土房變成了磚房,馬車變成小轎車。但自然環境卻變得越來越差,河流、青山已經變了樣,已不復它原本的美麗與純真。
走在鄉村的小路上,想著以前的家鄉,懷戀著以前的家鄉,而它也真的改變了,變的不盡人意了。
經常想回到家鄉,可是又不敢回去,只有在夢中回望那曾經的青山、綠水,還有淳樸的鄉人。
真想念我以前的家鄉。
消失的故鄉作文2
四十年了,沒離開過故鄉。
根扎深了,就以為自己和故鄉渾然一體了,就以為沒人可以斷開我和故鄉緊密相連的血脈。
守著這塊生我養我的土地寸步不離,就是害怕自己被拋棄,害怕自己忘記生命的源頭。我不斷安慰自己,只要有一片天空可以聽見童年的笑聲,有一片土地可以尋找青春的足跡,有一條小河可以見證我成長的經歷,我就不會虛空,就不會被遺忘。然而,世事變遷,守著守著,故鄉就沒了。
還是這片天空,還是這塊土地,還是那條小河,我卻沒了停靠的港。我不是浪子,卻實實在在的流浪在故鄉。
我一直都不相信機器有那么大的威力,可以連根鏟掉一個人四十年積攢下的記憶。多少次電閃雷鳴,多少場狂風驟雨,那么浩大的聲勢也沒有摧殘的淳樸鄉風,沒有毀滅的純真鄉情,沒有改變的故鄉的藍天碧水厚土蒼生,竟然被一陣陣轟鳴聲瓦解埋沒!我的故鄉,我的沒被鐵蹄踏碎的`故鄉,被現代化的鋼鐵壓得粉碎。
城市的過度發育,擠壓得鄉村瘦弱而不堪一擊。城市的崛起,逼迫我們掘起自己的根燃燒欲望。當我們用精神的原鄉換取了物質的耽迷,誰還敢承認自己是有根的人!犧牲掉有根的土地,建造起無根的大廈,讓生命怎么健康成長,讓世人怎不浮躁!
老屋被拆后,我就覺得自己像一個被無情斷奶的嬰兒,不知道如何掩藏自己的哭泣。我們的糧食早已沒了營養,所以很多人都會像我一樣難以長大,只能一輩子幼稚的生活。
多少次在夢中回到老屋,青磚紅瓦綠樹繁花在夢里頑強的生存著,我卻只能飛行在它們中間無法落定。故鄉距離我只有三尺,我卻像漂泊在千里之外。曾經回家的路,已經成了走向遠方的旅途,站在老屋原址的我只能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獨旅人。我的童年成了廢墟上飄過的風,我的青春在瓦礫堆中戰栗,只有不曾破滅得記憶還固執的在荒涼中泛著生命的綠色。可是,守著記憶就能喚回我遠去的故鄉了么?
誰能告訴我,為什么故鄉守著守著就沒了呢?
【消失的故鄉作文】相關文章:
消失的故鄉作文3篇01-31
故鄉紀事之消失的瓜園作文11-16
消失的聲音作文09-04
消失的友情作文09-25
消失的良知作文05-01
消失的快樂作文12-17
消失的信心作文10-24
“微笑”消失了作文07-16
消失的美麗作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