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1
清明這天,人們還要去踏青。清明節正值春天,萬物復蘇,春光明媚,桃紅柳綠,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這習俗自古就有,一直流傳到今天。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描繪了踏青的熱鬧景象。這天還是植樹的'好時節。因此,有人會去插柳,有句諺語說“清明不插柳,來年變黃狗。”這天也少不了掃墓,有人會燒紙錢等迷信活動來求祖先保佑。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方有不同習俗,但都是為了祖先的思念。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2
領略歷史悠久的中華各地文化,驚嘆世界各地的民族風俗。但是最美的,最別具一格的還數家鄉的風俗習慣——清明,我們最熟悉的祭祀情景。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前后,下雨時最尋常的,然而這場清明雨暗示清明的來臨,也蘊含著一種濃厚的家鄉氣息。那場雨所散發出家鄉獨有的味道。正所謂“落葉歸根”,祖墳一般都建在自己生前所在的`地方,為此,掃墓時,大多都要“翻山越嶺”,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要逢雨,就得踏著泥,頂著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一陣辛勤,一把汗水后,來祭拜祖宗,真可謂是孝心可佳啊!
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一個嚴肅而莊重的日子,人們自然而然不會在大街上隨心所欲地喧鬧。馬路上,只看見汽車在緩緩行駛,行人撐傘走過。只聽見籟籟雨聲,閑敲細談聲。一切都放慢了,都靜止了。這難道不是對逝世已久的祖先一種尊重與追悼嗎?
借問酒家何處有
掃墓時,我們是要帶貢品的來祭拜的,但是要是不提前準備的話,在祭拜那天準會手忙腳亂,甚至找不到貢品。家鄉的清明,人們都帶好多東西:飯團、燒豬、雞、紙幣、香……把其都擺放在祖墳前,要工工整整,有條有理的,然后跪下祭拜,最后把紙幣往火盆里送,要一張張的,輕輕的往火盆子里放。
牧童遙指杏花村
拜完祖先當然不急著走,先到村子里歇息歇息吧!收拾好貢品,帶回村子里吃。吃東西,小孩子最喜歡了,擺上桌的食物,村里的小孩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收拾干凈。但,即使再餓的孩子也不能狼吞虎咽,要細嚼慢咽,一口一口的,這也不是為了表示對老祖宗的尊敬?盡上自己的一份孝心。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首詩豈能傾訴家鄉的風俗一一坦露。掃墓時,我們還有好多好多要做的:用鋤子掘一窩草,倒蓋在墳尖上;把墳的周圍都清掃一遍……做到工工整整,端端莊莊,嚴嚴肅肅,不留一絲馬虎。正所謂“百善孝為先”。一年一次的清明,豈能草率?
風俗,之所以被人稱風俗,是因為它獨具一地方特色。而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清明時的,風俗。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一聽到這詩句,我便想起清明節掃墓的場景。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都在農歷的3月12,又名踏青節。
早晨,天陰暗暗的,烏云密布,小雨蒙蒙的,被風一吹,似霧卻不似霧,似雨卻又不似雨。
我坐在車里,看著小雨點綴的窗外。“嚓”的一聲,爸爸剎了車,我們到了。大伙撐著雨傘,提著東西,就下了車。到了祖宗的墓前,只見草木覆蓋了大部分的'空地,爸爸就拿著鋤頭把雜草都除掉,剩下一些小樹根就用手拔,直到變成光禿禿的一片后,才停下。這墓,是太姥姥的,當我們放上酒菜,點上蠟燭時,爸爸已經把鞭炮準備好了,放在墓前,點上火,“噼里啪啦”的聲音便響了起來,大家在聲響中拿著香,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稍微拜一下,陰雨綿綿,雨大了點,打濕了我們的衣服,打濕了墓碑,印著的,是太姥姥慈祥的笑容。我沉思了,想起了太姥姥生前對我的好,念著我對太姥姥的懷念。接著,我們收拾了下東西,又去掃他姥爺的墓。
太姥姥的笑容,如微風一樣溫柔,聲音如樂曲一樣動聽。這些回憶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頭。
我在回家的路上,雨更大了,望著窗外棟棟被打濕了的房屋,如同一位老人靜坐在那,接受雨的洗禮。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4
“清明難得晴,谷雨難得陰”清明節的來臨,讓人們做好春游的準備與做青團的材料。人們懷揣著不同往昔的心情準備過節。清明踏青是我最喜愛的習俗。
今天我們收好書包,開始了春游,來到了濕地公園。起初我們在明湖的健身跑道上散步,路邊會有幾棵“竹外桃花三兩枝”,水上有幾只“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見到鴨子正在抓蝌蚪,于是我們見機立馬和鴨子搶食物。當我們已從鴨子嘴里搶了不少食品,我們便來到了專門抓蝌蚪的地區,我們決定搶走鴨子的“夜宵”,最后我們抓走了許多的蝌蚪。不知為何,我的弟弟良心發現,決定放生一些蝌蚪。在我弟弟看來他放走的是生命,在我與朋友眼里,放走的是心血。
我們后來找了一個風水寶地,我們在那享受了青團,在那“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環境下吃著青團,別有一番滋味。清明還有吃寒食的習俗,而青團的.來源就是因為寒食節。古人有云,寒食節當天不能生火。所以前一天,人們就會準備好寒食,而青團就是其中一種。青團,貴州稱為寒食粑,其做法為將艾草煮起來,直到艾草煮出翠綠色的汁水,將艾草從中撈出,再將這汁水倒入面團進行揉合。當面團與汁水合二為一后,分成幾個小團,煮熟之后就成軟糯彈牙的青團了。
清明節的習俗讓我們體驗到了春回大地,悼念逝去的親人,讓我們學會了。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5
每當聽到清明,我都會想到那“難得晴”的天氣和那之“悵望北山陲”的悲傷氣氛。每當來到這一天,人人臉上都掛滿悲傷,大家都忙著祭祖墓、吃青團。
“清明到”我與爸媽風雨無阻長途跋的來到大灣,走入恐布的深山老林,從那被野草遮得看不見的羊腸小道走上去。祭祀掃墓這“雨紛紛”的天氣讓人寸步難行。不過我歷經艱難險阻還是來到了爺爺的墓前,看著那飽經風霜的墓碑,我心想:小我就沒有見過爺爺,如今快上初中的我卻只能看這帶有名字,但卻十分冰冷的墓碑。”想到這里我不今熱淚盈眼,但卻哭不出來。
當我們清除墓碑邊的'野草時,已是烈日空,我們不得不加快速度。我用掃把把大地清掃的“煥然一新”。之后我們供上美酒佳果,這時爸爸讓我磕個頭。我立刻畢恭畢敬的為爺爺磕頭叩首,這時有媽雙手合十在我的旁邊喃喃自語,祭祖掃姆后我們回到了外婆家。
一到外婆家,一股香氣飄來,外婆端來了一鍋剛剛出鍋的青團,這青團看起來青翠欲滴,吃一口神清氣爽,這青團綠綠的,看起來像“泄了氣的皮球”,好似在訴說著清明時節那“欲斷魂”的心情,讓人神色凝重。“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這祭祀,讓我們人人都熱淚盈眶,讓我明白了: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6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們一家準備去掛親。
姑姑他們大清早就來了,我們先去小賣部買西,要買塑料紙、紙錢和紅蠟燭。
在差不多九點的`時候出發,先去菜地。我和大哥把塑料紙拿跟棍子勾起來,再把棍子扎進泥土里。然后放鞭炮,把紅蠟燭點燃放到墓碑前,臘肉、雞、酒擺前邊,最后燃燒紙。我們小孩子要把手心合攏,奶奶他們唱保佑,大家排成一排在火前面拜一拜。
去下一個目的地,還是像上回那樣重復。這次我不用扎棍子了,在觀察墓碑上的字,有一些看不清。我想起之前我和閨蜜走山路,看到墓碑就趕緊跑,好害怕,現在想想都好笑。
回到家,吃飯時,爺爺奶奶會盛兩碗飯放在桌上,用筷子往最近的菜碗上架起來,還說是“下姥姥”。之后要拿煤球在走廊上放著,把紅蠟燭點燃放到煤球洞里,我不懂這是什么意思。這樣以后再把飯倒進電飯煲里。
這就是我的家鄉邵陽掛親的風俗。清明節有這樣一個風俗真好,似乎不會感到寂寞了。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7
疫情逐漸過去,隨著天氣慢慢轉暖,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也到來了。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每當清明到來之際,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祭拜先人,除了祭拜的方式大致相同之外,各地也有一些特色習俗,比如:踏青、蕩秋千、插柳等。在我們上海,清明時,除了祭掃先人,吃青團也是一項少不了的“傳統項目”。
去年的清明節,我是在外婆家過的,到的時候外婆剛好要做青團,我自告奮勇地要求幫忙。外婆準備了三種青團子,綠色是艾草的,黃色是南瓜的,紫色是紫薯的,每種都是我愛吃的,豆沙餡更是我的'最愛。我還沒做過,所以先觀摩,眼睛像雷達一樣,全方位盯住外婆的手,只見外婆先把青團子搓成長條,然后摘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小團子,捏扁后裝入豆沙餡,手指左捏右捏地收了口,稍微搓了幾下,一個漂亮的青團就做好了,整個過程干凈利索。
我看外婆做起來很輕松,也覺得不難,便對一個青團子“下手了”,一開始還很順利,可到收口時,怎么也合不起來,餡料總是漏出來,原來是我餡料放多了,外婆手指翻飛,很快幫我給它做了一個“外科手術”,終于把我的“處女作”拯救回來了。在外婆的指導下,我終于掌握了技巧,越做越熟練,沒多久,就都做好了。外婆在蒸鍋里倒上水,架上蒸架,鋪上紗布,把青團一個個排列上去,白色的紗布上交錯排列著三色青團,好看極了,嘴還沒吃,眼睛已經飽了。蒸了二十來分鐘,美味的青團就出爐啦,自己做的青團吃著格外的香甜,我一口氣吃了三個,撐得午飯都沒吃多少!
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總是飄著淡淡的清香,那是青團的味道,也是外婆的味道!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8
淅瀝的搗碎了微云霞光,氤氳在寥的天幕間。
夕曛在天際處漫游,讓灰霾的天空中出現一抹亮潔。行色匆匆,現飛黃漫天的銅紙,白影閃動的圈層。媽媽拎著一袋燦眼的紙,指間流出一個又一個元寶。廚房炊煙裊裊,青糕甜膩紙味兒撲面而來,備好酒菜工具。就是登山探望了。
層巒疊嶂,云霧繚繞。媽媽邊念叨邊掃著周圍“您最愛潔整,我給您打理的舒爽點。”
見那一個個銀色流入鍋中,火苗興奮的迎合,糊蘼和著回憶欲漸飄遠……“爺爺,您為什么抱著那個元寶不放呀!”“你爺爺我啊,那個年代窮,哪像現在呈現的繁榮盛世啊!”“那爺爺你是不是貪財呀!”爺爺輕拍了一下我的頭“小兔崽子,你爺爺我話還沒說完呢!不跟你計較了,元寶啊,可以祝福別人的,我天天抱著它是為了給你們們祈福呢!神不神?”一次啊,我把爺爺的大元寶拿走了,爺爺追著我滿院跑,邊跑邊喊“娘你個腿的,你給我站住小兔崽子……”思緒回攏,看著銀花花的元寶。我趕急似的沖上去,想著爺爺的訴苦,一張慈祥的臉浮于眼前。心靈的祈禱,將懷思的念心展出。既有人們誠于心的'愿,也是離于世的思。
夕曛即將沒入寥時,媽媽整裝好了一切。碑前的梅子酒飄香入喉,青糕軟糯,爺爺笑口常開。
立于這美侖美奐的疊嶂處,斂望亭瞳滄桑的老人,素手輕拭,一滴清淚何時零落……
【清明家鄉風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清明家鄉的風俗作文09-10
家鄉的風俗作文小學習作《家鄉的風俗》07-01
家鄉風俗作文12-22
(經典)家鄉的風俗作文07-24
家鄉的風俗作文(經典)11-14
家鄉的風俗作文06-22
家鄉風俗的作文04-08
[精選]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的風俗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