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中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

發布時間:2016-4-1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古代漢語中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

 1,臆 又作“肊”。形聲字。從肉,意聲。《說文》:“臆,胸骨也。”本義是“胸骨”。后常常指“胸部”,如陸機《演連珠》:“撫臆論胸。” 王粲《登樓賦》:“氣交憤于胸臆。”《廣雅》:“臆,匈也。”

 2,膺 形聲字。從肉,應省聲。《說文》:“膺,胸也。”本義是“胸腔,胸”。《左傳成公十年》:“搏膺而踴。”《孔子家語子夏問》:“無拊膺。”現代漢語中,仍有“義憤填膺”等詞語。

 3,牙 象形字。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齒交錯形。“牙”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是“槽牙”。大牙,臼齒。古時,當唇者稱齒,在輔車之后者稱牙。《說文》:“牙,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左傳隱公五年》:“皮草齒牙。”疏:“頷上大齒謂之牙。”《后漢書 華佗傳》:“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4,齒 本來是象形字。在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齒,因此是象形字。戰國以后在文字上面加了個聲符“止”,成為形聲字。小篆的形狀沒有發生變化。本義是“門牙”。《韓非子存韓》:“唇亡則齒寒。”《大戴禮記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后泛指牙齒。如:桓潭《形神》:“齒墮發白。”《素問上古天真論》:“發墮齒槁。”

 5,跟 形聲字。從足,艮聲。本義是“腳的后部”。《說文》:“跟,足踵也。”《釋名釋形體》:“足后曰跟,在下方著地,一體任之,象木根也。”后來也指鞋襪的后部。常用的詞語有:跟蹠(腳后跟),跟踵(腳后跟),跟脛(腳跟與小腿),跟趾(腳后跟)。

 6,躬 (躳)形聲字。從身,弓聲。從“身”的字多與身體有關。《說文》:“躬,身也。”本義是“整個身體”。《漢書元帝紀》:“百姓愁苦,靡所錯躬。”(錯躬:安身。)也常引申為“自身,親自。”如《史記文帝本紀》:“百官之非,宜由朕躬。”(躬;自身)賈思勰《齊民要術》:“躬勸耕農。”(躬:親自)

 7,踝 形聲字。從足,果聲。本義是“踝骨和踝關節”。《說文》:“謂足左右隆然圓起者。”《洛陽迦藍記城西》:“唯融與陳留侯李崇負絹過任,蹶倒傷踝。”后也指“腳跟”《禮記深衣》:“負繩及踝以應直。”

  8,睛 形聲字。從目,青聲。本義是“眼珠”。《淮南子主術》:“雖達視猶不能見其睛。”現在仍有“畫龍點睛”“目不轉睛”“火眼金睛”詞語。

 9,脛 (脛、踁) 形聲字。從肉,巠聲。本義是:“小腿”。《說文》:“脛,胻也。”“胻”就是“小腿”。如《論語》:“以杖叩其脛。”皇疏:“腳脛也。膝上曰股,膝下曰脛。”

10,脈 (脈、衇) 會意字。《說文》:“血理分,斜行體也。”本義是“血管”。如《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也。”王符《潛夫論德化》:“骨著脈通,與體俱生。”后也指“脈搏”。又如:動脈,靜脈,脈脈相通(血管彼此相通)等。

11,胞 形聲字。從肉,包聲。“包”亦兼表字義。本義是:“胎衣”。《說文》:“胞,兒生裹也。”《漢書外戚趙皇后傳》:“善臧我兒胞。”現在仍有“雙胞胎”等用法。

12,胡 形聲字。從肉,古聲。《說文》:“胡,牛顄垂也。”徐鍇曰:“牛頷下垂皮也。”本義是“牛脖子下的垂肉”。也指“鳥獸頷下的垂肉或皮囊”。 如《詩豳風狼跋》:“狼跋其胡。”

13,胳(髂) 形聲字。從骨,各聲。《說文》:“骼,禽獸之骨曰骼。”本義:禽獸之骨。引申為“人或動物的骨骼”,如《埤蒼》:“骼,腰骨也。”

14,胳 (肐)形聲字。從肉,各聲。《說文》:“胳,腋下也。”《廣雅》:“胳謂之腋。”本義是:“腋下”。《禮記深衣》:“胳之高下可以運肘。”現在有“胳臂,胳膊”詞語。

16,腳 形聲字。從肉,卻聲。《說文》:“腳,脛也。”本義是“小腿。”如《荀子正論》:“捶笞臏腳。”《韓非子難言》:“孫子臏腳于魏。”后來也指“足”,如《木蘭詩》:“雄兔腳撲朔。”

17,臉 (臉) 形聲字。從肉,僉聲。本義是:“兩頰的上部”。臉是后起字,古代表示人的整個面部用“面”。“臉”字在魏晉時期才出現,而且一般表示兩頰的上部,到了唐宋時期,口語中才用“臉”表示整個面部。白居易《昭君怨》:“眉銷殘黛臉銷紅。”現在“臉面”經常結合使用,

18,肋 形聲字。從肉,力聲。《說文》:“肋,肋骨也。”本義是:“肋骨”。也指胸腔的兩側。《釋名釋形體》:“肋,勒也,所以撿勒五臟也。”

19,腔 會意兼形聲字。從月(肉),從空,空亦聲。《說文新附》:“腔,內空也。從肉,從空,空亦聲。”本義是:“人和動物體內的空處”。如“胸腔”。

20,肯(肎)會意字。小篆字形從肉,從冎省。《說文》:“肎,骨間肉肎肎著也。”俗字誤作肯。本義是:“連著骨頭的肉”。如《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

21,股 形聲字。從肉,殳聲。《說文》:“股,髀也。”本義是:“大腿”。如《論語憲問》:“膝上曰股,膝下曰脛。”《戰國策秦策》:“讀書欲睡,引錐刺其股。”蒲松齡《聊齋志異狼三則》:“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

22,腴 形聲字。從肉,臾聲。《說文》:“腴,腹下肥也。”本義是:“腹下的肥肉”如《禮記少儀》:“君子不食圂腴。”

23,肱 形聲字。從肉,厷聲。本義是:“上臂。”也就是“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后多引伸泛指手臂。《說文》:“肘臂節也。”(段注:“厷與臂之節曰肘,股與脛之節曰膝。《深衣》支‘胳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注云:‘肘當臂中為節,臂骨上下各二寸。’按:上謂厷,下謂臂匑也。”)《詩經小雅無羊》:“麾之以肱。”

24,膂 形聲字。從肉,旅聲。《說文》:“膂,篆文呂從肉,從旅。”本義是:“脊梁骨”。如《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文選庾亮讓中書令表》:“而使內處心膂,外總兵權。”注引賈逵《國語》注:“膂,脊也。”按:“膂”是后起字,為別于姓呂的“呂”和黃鐘大呂的“呂”。

 

[古代漢語中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相關文章:

1.身體部位英語教學課件

2.表示笑的詞語及造句

3.古代漢語試題及答案

4.有關表示顏色的詞語及造句

5.表示顏色的詞語以及造句

6.表示看的詞語摘抄

7.摘抄表示顏色的詞語

8.表示顏色的詞語摘抄

9.有關表示看的詞語摘抄

10.海鮮這些部位有毒不能吃

中文无码日韩欧免费视频手机,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国产精品大屁股美女白浆网站,国产久re热视频精品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一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电影 | 亚洲白嫩在线观看 | 亚洲人色大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欧洲视频一区直播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