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讀題。
2. 這是一篇印度人民口頭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印度的王公有許多的大米,圍繞大米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吧。
二.檢查預習情況。
1. 認讀生字,生詞。
2. 指導難寫、易錯的漢字。
3. 讀通課文。
三.感知課文
1. 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讀讀給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5自然段)
1. 學生自由讀課文1---5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能表現蟬德拉個性愛好特點和思想特點的語句,想一想她的個性愛好特點與下文有什么聯系?她具有怎樣的思想,這種思想與后面的故事有什么關系?
2. 學生把上面自主探究的內容在小組內作交流,并討論不懂的問題。
3. 班級交流,回答問題,開展言語實踐訓練。
(1) 蟬德拉有什么個性愛好?你從哪些語句中知道的?聯系下文想想,這一個性愛好和她提出所要大米的計算辦法有什么聯系?
(2) “這一切”指的什么?“十分憤怒和不平”表現出蟬德拉怎樣的思想和感情?
4. 指導朗讀。
(1) 對應朗讀相關語段:引導學生把“蟬德拉喜歡大象,也喜歡數字……”與后文的“假如陛下允許……直到最后一個方格為止。
(2) 通過教師范讀和學生連讀,評讀等形式,有感情地讀好“這一切令蟬德拉十分憤怒和不平”
四.學習課文第二部分(6---20自然段)
1. 自讀,說說這幾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 說說獸醫的表現有什么不同。
3. 蟬德拉是怎么給大象看病的?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五.學習課文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
1. 自讀自悟,思考蟬德拉為什么不要珍貴漂亮的珠寶作獎賞,而要求用大米作獎賞?先默讀畫出表明蟬德拉要大米作獎賞的原因的句子,思考這些句子表達出她的什么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探究發現與同桌或小組的同學交流。注意讀好表示原因的重點句子。
2 學生“把她注意上那個棋盤”和下一段中的“假如陛下允許….. 直到最后一個方格為止。”接連著自由讀讀,想想蟬德拉用什么方法計量獎賞的大米?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然后開展小組討論:你覺得這種計算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3. 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想想為什么村民對蟬德拉的選擇感到傷心?你認為蟬德拉的選擇對不對?為什么?在指名答問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思考和說明問題,注意組織評議。
4. 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體會蟬德拉的智慧和思想境界。
教學總結: 這篇課文是語文版第八冊的一則數學趣味故事,故事情節生動,饒有趣味,學生對課文內容很感興趣。教參上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圍繞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上。對文中所涉及的數學問題,建議讓學生在自行探究中去發現、感悟。覃老師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正是按教參的這一思路設計教案的。結果學生的興趣全在探究數學問題上,語文課倒像是在上數學課。
我認為備課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根據教材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不應該迷信教參。于是我在充分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重新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1、理解課文內容,簡要復述故事;2、體會嬋德拉的智慧和善良。教學時,我著重抓了兩部分來處理:在熟讀課文6-13自然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說清仆人們放米的經過;抓住王公、村民們的表情變化,指導朗讀,進而體會嬋德拉的智慧和善良。
從整堂課來看,效果不錯。我最滿意的是在引導學生復述放米的經過這一環節,讓學生先說第一排怎么放,再依次說第二、第三、第四排怎么放,這樣一排排的說,既降低了難度,又使學生輕而易舉地看到了計量單位的變化,體會到了米量是怎樣在成倍成倍地增長的。因此在要求學生完整復述放米經過時,學生的思維清晰,語言準確簡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但本節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第二部分抓王公、村民們的表情變化指導朗讀,因時間不夠,顯得比較匆忙,讀得還不到位,似乎是為了每個步驟的完成而進行不間斷的教學,過重重視了教學的預設,處理的不夠深入、扎實,給人浮于表層的感覺!如何讓語文課上的扎實、真實、樸實,是我今后要摸索的道路!
[《印度王公的大米(一)》教學設計(網友來稿) (鄂教版四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關于大米的謎語
3.區域地理印度課件
4.印度的教學課件
6.印度洋上的秋思
7.大米質量承諾書
8.大米供貨協議書
9.大米訂貨合同范本
10.大米供貨合同范本大全